守初心 担使命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辅导报告

  发布时间:2019-11-20 15:55:36


    同志们:

    根据中央安排,全国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全面开展。在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于9月16日到18日来到河南,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这一红色教育基地,对第二批主题教育作出要注重实效、解决实效问题的批示。听取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提出要把河南打造成内陆开放高地、把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维护好国家生态安全的具体要求。市委召开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的重要讲话。市委张文深书记提出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讲话精神,贯彻本次主题教育的始终,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入调研、检视问题、整改落实。

    根据院机关主题教育的安排,今天,我以《守初心担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题,围绕“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人民法院及法官“如何守初心”、“如何担使命”三个基本问题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初心,是最初的心愿、信念。使命,多指重大的责任。从词义上看,初心是使命的本原,使命是初心的升华。没有初心的激发,使命根本无法完成;而没有使命的驱使,初心必将迷失方向;不忘初心是牢记使命的内在要求,牢记使命是不忘初心的必然归宿。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使命”等重要论述的时间脉络,就能找到清晰答案。从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号召;从党的十九大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写入大会主题,到今年七一就“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举行集体学习,初心与使命始终贯穿其中。总书记告诫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对初心和使命的追溯,贯穿于总书记的红色足迹中。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到福建古田、江西于都、河南新县,到革命圣地延安、西柏坡等,总书记踏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就是向全党全社会昭示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从苦难辉煌历程和革命精神谱系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可以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背景下我们党的奋斗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了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基本问题。对于我们党而言,“我是谁?”就是党的性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使命,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从哪里来?”就是要记住峥嵘岁月的艰苦奋斗,弘扬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到哪里去?”就是要不忘初心,为实现历史使命而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既是我们党初心、使命的高度概括、精确表述,又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纲领和指导思想的根本体现、理论升华,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和时代内涵。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忘党的本质、牢记党的信仰。“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我们党经过98年的奋斗,把当初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拥有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党员、世界最大的政党,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为什么“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 。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忘党的性质、牢记党的宗旨。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忘党的理想、牢记党的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有人曾做过统计,埋骨南京雨花台的170名烈士中,74%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不乏北京大学、中央大学等名牌高校的高材生,还有部分人曾留学海外,拥有硕士、博士等学位。他们为什么不惜放弃优越的生活选择向死而生,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也是习总书记为什么告诫全党“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的目的所在。

    (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忘党的传统、牢记党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98年的光辉历程,就是一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奋斗史。‍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无数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旗帜,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投入激情创业的实践浪潮,铸就了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斗争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铸就了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改革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持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四个自信,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建国前,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站起来;建国后,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富起来;新时代,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强起来。正如歌曲《走进新时代》所唱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站起来”“富起来”,还有我们正在大踏步迈向的“强起来”,正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团结带领人民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真实写照。

    我们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次主题教育,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明确指出,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具体目标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全院上下务必要把握总要求,聚焦具体目标,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鲜明主题,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推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始终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总是企图以“宪政民主”为突破口,蓄意攻击、极力诋毁我们的国家制度。同时,社会上包括我们一些专家学者、司法人员谈及民主法治制度言必称西方,认为只有“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制度模式才称得上先进、科学,否则就是落后、愚昧。在我们法院系统,早些年也曾试行过“当事人主义”“一步到庭”等诉讼模式,结果是有的案子案结事不了,到现在还有的当事人在申诉信访、纠缠不清,我们为此投入了很大精力。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对我国华为等高科技公司不择手段、毫无底线的打压,其“强盗逻辑”“霸权行径”暴露无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标榜的“民主”、“自由”“人权”成了彻头彻尾的“谎言”,成为攻击、打压我们的“幌子”。100多年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西方人不是救世主,照搬西方的理论行不通,解决我们中国的问题,必须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法院既是司法机关,更是政治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稳定、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的重大职责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此,我们要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法院工作的第一抓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坚守法院系统意识形态主阵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凡是重大敏感案件、突发性事件、重要事项,都及时向同级党委、政法委报告;要把中央大政方针、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法院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确保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总之,在这次主题教育中,全院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铭记并对照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守初心、担使命”的指示要求,问问自己初心树得牢不牢,绝不能让初心随着年龄党龄的增长而弱化消逝,一定要忠于初心、忠于誓言;看看自己初心扎根深不深,绝不能让初心在复杂形势和诱惑考验面前动摇,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照照自己初心底色纯不纯,绝不能让初心蒙上灰尘、褪色变色,一定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二、人民法院及法官如何守初心

    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党领导下的专门政法机关,人民法院及法官如何坚守为民这个初心,或者说对人民法院及法官坚守初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人民法院及法官坚守初心,必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中,多次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2013年2月23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2014年9月5日,习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要深入推进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今年2月16日,习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重要文章中指出,“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党的十九大、两次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等重要场合、重要会议上,习总书记都反复强调,这一重要精神也写进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决定》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等党的重要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的理解是,这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总书记、党中央对政法机关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的总要求。

    (一)这个总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一方面强调人民群众是司法服务的对象,司法工作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利、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强调人民群众是评价司法的主体,司法工作干得好不好,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感受和评价。具体到法院工作,就是要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一文中指出,“所谓对上负责,就是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所谓对下负责,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从来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两者统一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之中”。我的理解是,我们党员干部,包括我们的法官,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普通人,当成普通的老百姓。只有把普通人的定位定准了,我们和人民群众之间才能心连心、才能想在一起,这是接触人民群众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一个特殊的人群,就没办法为人民群众服务。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是统一的,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有认真为人民服务才是对党忠诚,只有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才是对党有感情。对于我们法院来说,我们只有把一个一个案件办好,这才是“对上负责”,也是“对下负责”,更是对事业负责。所以,我们法院做到“为人民谋幸福”要更加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有的同志认为“人民”是政治概念,是大多数人的概念,但我们要看到,我们面对的人民就是一个一个当事人,人民群众对我们司法活动感受到的是不是公平正义,首先是由当事人来感受到的,而不是由从来没有打过官司的人感受到的。所以,“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是一个政绩观的问题,是我们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这个总要求丰富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需要的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原先传统温饱的层次和范畴。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来看,甚至可以说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幸福更重要的内容。总体而言,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对公平正义的新需求、新期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对司法保障的需求显著增长。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大幅增长。以我们南阳法院为例,2018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43544件,同比上升11.73%。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受理案件数量继续攀升,截至目前已达138698件,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二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需求显著增长。人民群众对司法的实体公正要求显著增强,期待更加有效地实现合法权益,更加尊重和保护人权,更加认真对待和保护产权等等。三是人民群众对司法效果的需求显著增长。对进入诉讼的矛盾纠纷,人民群众不仅要求司法公正,还期待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要求审判的结果要接受法律的评判,还期待接受社会道德、风俗习惯的评判。四是人民群众对司法过程的需求显著增长。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活动的愿望显著增强,期待司法更加公开、司法更加民主、司法更加便捷,在参与司法的过程中感受法治精神、感受公平正义。五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公信力的需求显著增长。人民群众希望司法人员更加公正廉洁司法,希望司法机关加大严格执行制度的力度,同时还期待司法人员亲和为民,在司法活动中更多地表达和传递对人民群众的人文关怀。所以,新时代的人民司法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感受,让司法更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为人民谋幸福就必然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这个总要求诠释了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依靠力量。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是统一的,人民幸福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民族复兴需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在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热切期待的新时代,法院能否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事关人民群众对党拥护不拥护的执政基础,事关我们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文所讲,“政法机关是老百姓平常打交道较多的部门,是群众看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如果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就不会相信政法机关,从而也不会相信党和政府。”因此,“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涉及到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意义重大。

    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照人民法院的初心和使命,结合上级法院组织的突出问题集中整改,以及今年以来督查暗访了解掌握的情况,全市法院在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包括以下问题:一是政治建设仍需加强。有的法院和部门“重业务、轻党建”,对政治建设重视不够。有的法院政治站位不够高,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比如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仅仅是发个文件就了事。有的法院和部门中院党组决定、部署存在消极应付现象,遇到困难问题,既不汇报、也不执行。有的法院党组织不健全,党内活动不正常,影响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二是司法不公的问题依然存在。把诉前调解当成“蓄水池”的问题突出,有的先立调字号案件,有的案件一放数月不立不分。服判息诉率还不高,从立案二庭掌握的数据情况看,截至目前,市中院今年受理申请再审案件880件,同比增长76.35%。少数案件有“翻烧饼”现象,案件反复发回重审,有的案件发回重审了三四次,当事人被羁押了好几年,还没有得到一个生效的判决。“同案不同判”问题仍然屡有发生,有些类案、甚至是系列案件裁判尺度不统一,产生不一致的裁判结果。部分裁判文书质量不高,有的刑事案件裁判文书刑期计算错误,有的上诉法院、抗诉机关缺失,有的一审判决书无上诉提示,有的当事人姓名错误等,有的裁判文书说理不清甚至不说理。三是审判效率还比较低。超审限问题仍然存在,有的案件利用诉前调解变相延长审限,有的案件多次延长审限、随意扣除审限。四是涉诉信访形势严峻。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发生赴京访78件,赴四巡访118件,赴省法院访492件,信访案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五是违纪违法问题仍多发高发。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查处违规违纪违法干警26人,表明我们在治本上没有见到明显的效果。六是队伍素质亟待提高。有的同志精准适用法律能力不足,专业能力不强,遇到稍微疑难复杂的问题,拿不准、定不了,久拖不决。部分干警衙门作风较重,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切身利益关心不够。少数同志接待群众高高在上,态度冷横硬推,对待当事人言行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少数同志纪律意识差,上班迟到早退,不按时开庭,工作懒散拖拉。少数干警责任心不强,进取精神不足,没有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精神状态不好,工作消极被动,遇见困难绕道走,碰到问题往后拖。极少数人功利心重,做任何事情只会考虑能不能带来名利,不愿干小事情和具体的事。七是法院公信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内部说情打招呼、诉讼掮客现象比较严重,说明群众有理也不信任法院。

    以上种种问题和不足,我们在今天的会议上原汁原味地摆出来、指出来,是希望大家能带着这些问题抓学习教育、找思想根源,针对这些问题对照检查、抓好整改、建章立制。同时,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会一一浮出水面,对于在整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要坚持发现一个、整改一个。

    三、人民法院及法官如何担使命

    人民法院守初心、担使命,维护公平正义绝不是一句空话,必须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行动。当前,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不断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具体的,人民法院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群众需求,依法公正高效办理好一个个具体案件,才能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是要在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过程彰显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我们要依法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暴力恐怖、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等危害政治安全犯罪,严厉打击涉黑涉恶、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网络诈骗等涉众型侵财犯罪,该判处重刑的依法判处重刑,该判处死刑的依法判处死刑,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同时也要看到,刑事审判领域也发生了一些重大错案,严重损害了人民法院形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处理好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关系。“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要纠正“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障”的错误理念,深刻汲取错案教训,始终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依法清理好久押不决案件,做到有罪则判、无罪放人,该重就重、该轻就轻,守住冤假错案底线,不能再走“疑罪从轻、疑罪从挂”的路子。要处理好依法办案和尊重民意的关系。追求“天理国法人情”的统一是中华法系的优良传统。从古到今,民意一直是司法裁判的考量因素。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司法裁判不仅要考虑正当性、合法性,而且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接受性。如果法官的裁判与公众普遍的正义情感、共同意识、集体良知背道而驰,裁判结果与民众的认知、理解相脱节甚至冲突,这种裁判就脱离了正义的要求。比如有的法院办理的“农机补贴案”、信访人“敲诈勒索”案,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我们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要经常深入基层,掌握不同群体的诉求,提升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落实好人民陪审员参审制度,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真实的声音,尽可能使天理、国法、人情统一起来。同时,也要保持定力,决不能迎合少数人为了个人目的人为制造的所谓“民意”。

    二是要在化解纠纷、服务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体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全市法院要找准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好“三大攻坚战”、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保护、服务“僵尸企业”破产处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需要着重强调的是:要更加注重审判效率,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是核心竞争优势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估排序,对各国吸引投资、乃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均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明年,国家将参照世界银行评估指标体系对全国各地市进行评价。在世界银行十大指标体系中,其中两项与法院工作密切相关。一个是“合同执行”,主要反映合同执行的效率,主要测评企业间案件从原告向法院提交诉讼,到最终获得解决所用的时间、费用和步骤;另一个是“办理破产”,反映破产程序的时间和成本,以及破产法规中存在的程序障碍。无论是“合同执行”还是“办理破产”,均与办案效率有密切关系。我们要在持续提高办案质量的同时,要下大决心把办案效率提高上去,从严整治年底人为控制立案、变相迟滞立案、随意延长扣除审限、随意多次发回重审、执行不作为、破产案件长期不结等突出问题,大力推行电子卷宗,为改善营商环境做出贡献。要更加注重实质公正,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纸判决,或许能够给当事人正义,却不一定能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心结’没有解开,案件也就没有真正了结。”公正司法不能简单满足于形式上的公正,而要以矛盾化解、案结事了为最高目标,需要人民法院在努力把案件办公正的同时,更加注重办案的社会效果、政治效果。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进入法院案件的关联性增强,一案处理不当,将会对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把防控风险特别是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贯穿到每一起案件办理全过程,决不能就案办案、机械办案,努力实现“三个效果”的统一;要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公开案件办理、财产处置过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案件在法院环节得到了公正处理;要努力追求“实质公正”,对于那些历史遗留问题或者是不适宜通过判决解决的纠纷,加大调解、协调力度,搞好释法说理工作,尽可能在各方当事人之间寻求利益平衡,不简单一判了之。

    三是要在回应关切、办理重大复杂敏感案件全过程传递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对公正的感受、对司法的信任不是凭空的、抽象的,而是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点滴积累来的。人民法院每年经手的案件数以万计,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执法办案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和不公,对当事人而言都是百分之百的伤害。要特别关注涉民生案件的审判,维护好人民群众最根本最直接的利益。1.审理好涉及征地拆迁的群体性案件。正确处理好民生保护与服务大局的关系,坚持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2.审理好涉及非法金融、非法集资的案件。在及时发现、坚决依法打击犯罪制裁违法的同时,用足用好法律手段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3.审理好涉及弱势群众的案件,比如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医疗赔偿等生命健康权、生存权等基本人权的案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给予特别保护。4.审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件,发挥好司法的教育、评价、指引、规范功能,让维护法律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受到鼓励,让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行为受到惩戒。5.审理好涉及官与民矛盾的案件。不仅包括通常所讲的行政案件,还包括一方当事人为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领导的案件。这些案件由于一方当事人在法律知识、诉讼技巧甚至社会资源等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容易给另一方当事人产生不公平、不公正的感觉,需要我们更加平等地对待双方,更加注重程序公正,注重依职权调查取证。

    (二)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归根到底要看司法公信力是不是提高了。”我们要聚焦影响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不断深化司法改革,同时以办案质效检视司法改革的成效,确保把中央的司改精神落到实处。当前,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放权与监督的关系,避免产生“放权之后监督缺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官要有审案判案的权力,也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制约,把司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要把司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再搞以前的院庭长层层审批,靠人盯人、人盯案的老方法,既违反改革的初衷,也是行不通的。必须以司法责任制为“牛鼻子”,以信息化建设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紧紧抓住员额管理、新型审判团队组建、内设机构改革、审判监管等关键问题,健全完善一套符合司法规律、符合改革要求的科学、严密、无漏洞的新型审判权监督管理机制,实现重要节点监控的自动化、权力行使过程的透明化,确保“放权不放任、监管不缺位”。

    二是处理好“让审理者裁判”与“由裁判者负责”的关系,避免只顾效率不管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办案人员对法庭审判重视不够,常常出现一些关键证据没有收集或者没有依法收集,进入庭审的案件没有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法定要求,使审判无法顺利进行。”这种情况在目前的工作中比较突出。个别法官过分强调举证责任上的“当事人主义”,该调查的事实不去调查,自己明知案件这样判决不妥,但依然匆忙判决;有的随意缺席判决、甚至不通知案件当事人,还有的在原告已经提供了联系方式的情况下,以查找不到当事人具体地址为由简单驳回起诉。这些干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不仅说明了考核的导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也反映出落实司法责任制方面不够到位。司法责任制改革既是一项赋权性改革,更是一项明责性改革,根本目的是提升公正司法水平。要在落实好“让审理者裁判”的同时,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及时淘汰不称职的“员额法官”,真正把“由裁判者负责”要求落到实处,倒逼办案人员提高责任心。

    三是处理好诉源治理与多元化解的关系,避免形成“蓄水池”。诉源治理的目的是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消化在法院之外,该项工作应当在党委领导下,主要由社会力量解决。在这个环节,法院无权调查取证、询问、送达法律文书。而案件一旦进入法院,即形成诉讼,法院即便委托社会组织调解,也应当是诉讼程序内化解矛盾纠纷的一种方式,应当遵循程序法的有关规定,包括审限。现在有的地方打着诉前调解之名,把案件放在流程系统之外,没有立案却开始办案,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要严肃整治打擦边球、以搞诉前调解名义搞“蓄水池”的不良风气,防止那些违背司法改革精神和不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改革大行其道。

    (三)建设高素质干警队伍,树立法院法官良好形象

    法官的素质、能力、作风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判断。我们要以更强的斗争精神、更精的专业能力、更优的司法作风、更好的职业形象,打造一支人民信任、能维护公平正义的司法铁军,用实实在在的司法业绩,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把纪律作风建设摆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到位。经过近年来的一系列专项整改,全市法院干警的作风有了很大转变,但“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不容忽视,违纪违法问题仍时有发生,纪律不严、作风不良、司法不公不廉的形势还十分严峻复杂。我们要以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为着力点,持续整治特权思想、衙门作风等顽疾,坚决整治徇私枉法、枉法裁判、充当诉讼掮客等司法腐败行为,切实清除法官队伍的“污染源”。要完善从严管理监督体系,充分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法院干警在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的同时,我们要正确看待、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纪委监委、检察机关、代表委员、律师、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以监督为动力,不断提升公正司法水平。同时,要坚持从优待警,落实好员额制改革后各类人员待遇,建立“容错”机制,支持干警依法履行职责,让广大法官切实增强职业尊荣感,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同志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十分必要、正逢其时。我们要对表对标中央“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按照省委市委主题教育安排,将抓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通过主题教育,真正把队伍带好,把工作干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南阳高质量建设大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