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的笔谈——不是亲人胜亲人

发布时间:2013-03-05 11:29:06


我叫陈桂娥,今年30岁,广西南宁郊区人,现在广州东莞市务工。因为一次失败的婚姻我被河南省人伤透了心,但是社旗县一名法官他的热心肠让我感动。

曾经我在广州打工期间,与一位河南省社旗籍男士张某相识,因当时年纪小,缺乏理智,草率地与张某来到其老家河南社旗登记结婚。婚后在广州的打工生活过程中,发现两人性格、爱好、习惯等差异较大,共同生活期间因琐事争吵不断,最终张某留下我和一岁的孩子不管不问,一走了之。无奈之下我决定与张某起诉离办理离婚。联系不到张某后,凭借两年前来过一次的记忆,来到张某的父母家中,希望其父母能够提供张某的联系电话,但张母听说我是来找他儿子离婚时,当即对我破口大骂,把我赶出来。

伤心难过的我来到法院咨询。我不懂法律,我莽撞地走进了社旗县法院一间办公室办打听案件办理程序及相关事宜。当时办公室有三位同志,恰好有一名在基层法庭工作过的法官在那里办事,后来得知他是社旗法院兴隆人民法庭的法官詹兴合。听了我的遭遇后,詹法官主动向我讲述起诉离婚需要的相关材料,如何办理立案手续,判决离婚的要件,子女抚养的原则等等问题。我本人的普通话不好,又听不懂河南话,而这位法官的普通话水平也很蹩脚,我们二人的交流相当困难。我们都愣在那里,詹法官灵机一动,拿出了笔和纸,我们二人边艰难的对话,边在纸上飞快的写,引得旁边二人哈哈大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纸面交谈,这位法官把我心中的疑团解释的明明白白,随后我按照他的指点,顺利地立上了案。随后他又用纸上交谈的方式告诉我怎么向法庭提供证据,怎样参加诉讼程序等相关问题。最后他看看天色晚了,知道我还没住的地方,又向我提供了一家经济实惠的旅店,随后他多次打电话给我沟通案件处理情况,案件最终最终妥善处理。

时至今日,回想起这位法官,仍令我感动不已,语言不通,问题枯燥,我喋喋不休,多次重复同一问题的情况下,他着急地满头大汗,仍耐心地给我进行了最详细的讲解。这我就是我心中对人民充满感情、一心为民的好法官。

责任编辑:张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