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迅速普及,网络的触角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各个角落。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网民已近6亿,相当于美国人口的两倍,网络用户日益庞杂。网络来自现实社会,却又时时刻刻对现实社会形成影响,例如网上购物、社交互动、远程学习、信息服务、娱乐游戏等等,可以说吃穿住行都可以在网络中实现,网络已然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网络作为一个崭新的平台,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却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困扰,例如造谣、谩骂、欺诈、诽谤,网络世界乱象横生;暗涛汹涌,水军泛滥,网络侵权不断涌现。应当意识到,网络侵权对他人及社会造成的伤害,不仅仅存在于虚拟的世界之中。鉴于网络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及广泛性,如果网络侵害不被及时叫停,造成受害人的痛苦有时甚至比现实社会带来的侵害更加深刻。因此,我们应当提高警惕,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尽可能地减少网络侵权的发生,我们必须积极着手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划清行为边界,完善法律制度。无规矩,不以成方圆。网络侵权纠纷案件作为新类型案件,其法律适用问题仍存在较多空白,在此前提下,要求人人都用正确的方式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是很不现实的。所以,网络立法须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值得强调的是,网络立法的出发点并不在于限制公民的自由权利,而在于引导公众更有序、更规范、更合法地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以避免误撞误伤,从而做到网络行为有法可依。 
	二是要严格依法上网,规范网络行为。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同样要像在现实世界一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针对网上的各种现象,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来进行约束,对网民明知为侵权内容转载、跟帖的,应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之前,我国出台了诸多保护网民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如侵权责任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都是网络世界的行为标尺与界限,断不可越雷池一步。 
	三是要加强网络自律,做到理性上网。作为网络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网民们应当多一些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判断与分析网络中存在的纷繁复杂的问题。当今世界,某些不法分子借助于网络的力量制造非理性甚至是挑拨的言论,严重扰乱了网络环境,影响了社会公众正确认知,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广大网民应当自觉端正自己的网络言行,准确辨别他人言论真伪,做到文明上网,理性上网,避免偏激盲从,从而在源头上减少网络侵权的发生。 
	四是要加强网络监管,健全惩罚机制。在加强自律的基础上,还需要健全他律机制。这就要求政府在提供良好网络服务的同时,加强对某些不负责的网络行为实行有效监管,增强对网络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以防止从色情到诈骗的数字化犯罪的发生。我们要争取做到发现一例,彻查打击一例,特别是对网络言论发表平台的提供者,应当严格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民事责任,从严打击,绝不姑息。 
	总而言之,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及时消除时下中国网络中的混乱局面,从而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预防与制止网络侵权的发生。网络无边,但自由有度,只要广大网民划清行为边界,就不会陷入网络虚拟的陷阱中,我们要以法律为武器,惩治各种网络侵权的行为,还网络世界一片洁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