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军同志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这片热土有着特别的感情,当他1985年被调入法院工作中,就要求到法庭工作,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和老百姓多接触,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多为百姓办实事。作为扎根西坪法庭多年的一名庭长,他能处处以身作则,敢当表率,在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真正把排民愁、解民难、化民忧落在实处。2008年在他亲手办理的120起案件中,调解率达到92%,今年元月至五月份,他所办理的65起案件中全部调解,该法庭连续三年所办案件无涉诉上访和发还改判。连年被南阳中院评为“优秀人民法庭”,同时,他个人多次获得“优秀审判员”、“办案能手”和“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真情融化婆媳怨
如今年3月份的一天,寨根乡一81岁的老妪拄着拐杖来到法庭,状告儿媳,她老泪纵横的向张庭长说:“俺那儿媳没良心,俺儿子外出打工遇难后,矿上给赔偿死亡金46万元,可俺那儿媳领回来后一分都不给俺。你们给俺评评理,这钱有俺的份没有?”张相军同志听了老人的诉说后,马上通知老太太的儿媳到法庭了解此事。可谁知老太的儿媳到法庭后也说的很有理:“俺丈夫在矿山死亡后,矿上赔偿的那笔钱是埋葬费和子女抚养费,人家给的这笔钱就不包括俺婆子那份,她一分也别想要。”婆媳之间各说各有理。但张相军同志不怕麻烦,在双方协商不成的情况下,用法庭的车辆拉着婆媳两人一起来到300多里外的某矿山,核实赔偿款的真实情况。矿山负责人得知法官带领婆媳来这里的意图后,就直言告诉她们,赔偿的这笔钱不但包括死者妻子、儿女有份,而且也有老人的一份扶养费。经法官张相军同志和矿山领导一起为婆媳之间做工作,终于婆媳之间解开了心中的“心结”,达成和解协议,老人分到自己应得的6万元赡养费,婆媳之间和好如初,法官用真情融化了婆媳之间的“坚冰”。
法外调解促和谐
4月19日,是个礼拜天,庭里有两位干警因家中有事回去了,而手头还压着案子的张相军同志却顾不上礼拜天的休息,还独自一人在法庭看案卷,准备着第二天开庭的庭审材料。当中午张相军上街去吃饭时,只见一60开外的老汉手拿状纸来法庭告状,张相军同志顾不得吃饭,急忙把老汉迎接到办公室进行询问。老汉姓张,叫张军明,今年65岁,说在2008年2月15日被一施工单位崩石头时炸伤了眼睛,造成七级伤残,花去医疗费2万多元,多次找施工方要求赔偿,但人家说责任在他自己,硬是一分钱都不赔。老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经人指点今天才来到法院非要讨个说法不可。张相军同志听明白了张老汉的那番话后,告诉他说:“你这官司可打不赢……”还不等张庭长把话说完,张老汉就急了:“俺给他打工,受了伤,他咋不该给俺治病赔偿?如果你们不给俺个公道,俺就把官司打到北京去!”
“打到哪也不行。咱国家法律有规定,打人身赔偿官司,时间规定在一年之内,你是在去年2月15日被炸伤的,到今年4月19日才想起到法院打官司,已经超过了打官司的规定时间。如果超过法律规定的时效,就是本来有理的官司也打不赢!”
老汉似乎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你说俺这可咋办?”
“我们可以通知对方单位进行法外调解。在法律之外你们双方可进行协商,看对方愿赔你多少。”
老汉听了连连说中。下午法庭张庭长又马上通知对方单位到法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双方互谅互让的气氛中,施工单位愿意出8000元作为补偿给张老汉解决家中困难,张老汉接到钱后也感到十分满意。最后,他握住张庭长的手说:“多亏你们从中帮忙,否则人家不给一分咱也没门儿,在法律上也拿人家没办法,这次我算吃亏学了个能。”
多管齐下保稳定
今年是法院“调解年”,张相军同志带领全庭人员,在每办理一起案件中,都忘不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把天理、国法融化在办理案件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多元化调解衔接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促进和谐。同时,该法庭又是南阳中级法院设立的立案预登记委托调解试点法庭,该法庭召开了由镇政府、村委会、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参加的协调座谈会,充分发挥村委会、调委会、司法所等基层民调组织的作用和力量,化解矛盾,减少群众诉讼开支,达到化解矛盾让群众满意的目的。
如最近该法庭在受理的一起赔偿纠纷案件,该村6组群众与宛坪高速公路施工单位经常为赔偿问题发生矛盾冲突。矛盾步步升温,随时都有引发群体上访和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发生。张相军同志根据掌握的案件,立即和全庭干警赶到村里召开大会,同时,镇党委、政府、综治办、司法所、村民委员会等一齐到现场分头做群众工作,先后6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调解,通过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使这起赔偿纠纷案以调解方式和解结案,做到了案结事了。
采访中,问到张相军同志如何能做到每案必调,每调必成,有何秘诀时,张相军同志告诉笔者:“只要能做到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当事人,假如我是一个普通百姓,假如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会有何心理和想法,那么,案件就好办了。”说到底就是张相军同志时时刻刻心里装着百姓,百姓事情无小事。
张相军同志分管的辖区形成多方联动,共同民调的调解网络,使农村基层的赡养、抚养、相邻关系、宅基地纠纷、损害赔偿等纠纷大多都通过基层民调先行,诉前调解解决。在2008年,一乡一镇共有1000多件民事纠纷在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化解,给法庭也减少了压力和困难,对于难以消化的当事人到法庭后,张相军同志带领全庭人员一道穷尽一切手段,用灵活多样的调解办法,终使一起起“疙瘩案”化干戈为玉帛,这种把法律和真情融解在多元调解衔接机制,有力的促进了辖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