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事迹暧春时,读罢凡夫心感之。
岂惧双肩担更重,尽尝五味苦先知。
扎根基层求奉献,办案一心茶未思。
造福百姓彰赤胆,光环闪闪照千枝。
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翟树全正是为他钟爱的审判事业点燃了了生命之火,诠释了保尔·柯察金这句名言的含义,展示了一名优秀法官的真正内涵。同样作为法官,我们理应见贤思齐,做到“四个坚持”,为实现法官心目中的“中国梦”贡献毕生力量。
坚持公平正义
翟树全同志常说:“一个法官一生中可能会审几千个案子,但作为案件当事人,很多人一辈子可能只进一次法院。如果就是这唯一一次与法律接触让人们受到不公正对待,在当事人心中就会永远留下一个伤痕。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增加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就收获了人们对法律的一份信任”。1995年春节前,一家棉纺厂因外债导致经营困难,工人们急需发工资过年,棉织厂起诉到法庭,案件分给了翟树全。为了让100多名工人早日发上工资,平时很少出门的翟树全,经请示法院领导,毅然与企业一道,踏上了艰难的讨债之路。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春节前,终于为棉织厂追回了欠款,用这笔钱给工人们开了工资,厂长被翟树全的精神所感动,感慨地说:“翟法官为了给我们清债,吃了不少的苦,他办案,我们信服。”23年间,翟书全经手的2400多件各类案件中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无一引发上访、无一矛盾激化。
在偏远乡村当了23年法官的翟树全,能够始终坚持坚守清贫,维护公平正义。翟树全的爱人没有工作,他一个月的工资要维系四口之家,两个女儿都在大学读书,可谓生活清贫。但越是清贫,越能检验出一个人的道德底线。由于法官的职业的特殊性,有些当事人受社会风气影响想搞歪门邪道,想用钱来打通翟树全;有些当事人为了表达对法官的感激,来给翟树全送礼。面对各种诱惑,翟树全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优良本色,全心为民从不接受贿赂。翟树全凭着对公正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着,在基层法庭默默地用正义写就了一个“法律之魂”。坚持公平正义,是对一个法官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冲击着我们传统的道德观念,一些党性不强、立场不坚定的法官,公平正义的立场被腐蚀、撬动,在工作中背离了公平正义的要求,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我们作为守护“法律天平”的法官,一定要做讲党性、重品行的表率,为坚持公平正义为荣,以以权谋私为耻。
坚持锐意进取
一名法官的优秀,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应锐意进取,及时总结审判经验,千方百计地为审判事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清代大学者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官员死后,去向阎王报到。他自称清正廉洁,无愧于神明,所到之处只喝一杯水。阎王说,设立官位是来为人民做事的,如果说不贪钱就算好官,树个木头人在大堂上,连水都不喝,不是比你更省事吗?那官员辩称,虽然无功,但也无罪。阎王说,你做官没有功劳就是罪过!窥一斑而知全豹。所谓“无功即过”,如果不能为法院分忧、为群众服务,空占着一个法官位子,就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翟树全在办案中,根据不同矛盾特点、不同层次当事人,创造性的总结出“调解十法”:“公平对待法”、“充分倾听法”、“寻求外力法”、“细节取胜法”、“切中要害法”、“趁热打铁法”、“诙谐幽默法”、“回顾往昔法”、“亲情感化法”、“说服教育法”。每一种调解方法的背后,都有翟书全用大量案例所做的经验总结。正是由于翟树全能够创造性的开展调解工作,他审结的案件中,调撤率达90%以上。学习翟树全,就是要学习他锐意进取,勤于总结审判经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意识。我们新时代的法官要勤于总结审判经验,探索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新方法,为审判事业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坚持为群众着想
翟树全长年在农村法庭工作,却从不计较条件的艰苦。他的爱人没有工作,女儿在大学读书,家庭负担很重。考虑到翟树全的实际困难,法院领导几次要调他到机关工作,都被他谢绝了。到底是什么追求支撑着翟树全甘于将23年的大好年华奉献给基层群众,默默无闻地奉献给审判事业?翟树全同志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办理农村民事案件,我更愿意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判决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化解原告与被告之间的矛盾”。“为群众着想”就是翟树全的人生价值追求。翟树全“优秀法官”的荣誉是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温暖,是群众对他的尊敬。
有一年的除夕,为了让其他同事能和家人过个团圆年,翟书全主动请缨,替大家值班。下午四点多,一位中年妇女刘某冲进法庭,气急败坏地冲着翟树全喊:“这日子没法过了,我这回受不了了,我要离婚!”刘某边说边哭,情绪失控。翟树全看她脸冻得通红,赶紧为他倒了杯热水,待一杯热水喝完了,再倒一杯,刘某身体的寒冷逐渐缓了过来。询问后得知,她是因为丈夫家的兄弟之间给老人赡养费的问题,与丈夫发生了口角,一时之间气不过,跑来说要离婚的。翟树全察言观色,加之了解刘某也是通情达理之人,他揣测大概只是心中有怨气想找个人倾诉罢了。此时已近晚上六点,家家都围在火炕边享受着家庭的温暖,享受着节日的喜庆,而翟树全,全然忘记了在家里等待他的妻子和女儿,因为在他心里,他首先是一个法官,即使在除夕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法官依然是他所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翟书全听完刘某的倾诉后,又耐心的给刘某做思想工作。经过翟书全一个多小时的的规劝,刘某想通了,“行了,我气也出了,日子还得照样过,我回去了。”刘某笑着离开了。等翟书全回家时,饭菜已经凉了。这一年翟家的团圆饭确实是晚了,菜也凉了,但翟树全吃得异常的香,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用自己涓涓细流似的爱心,温暖了另一家人。翟树全的事迹感动了我们每一名法官,而感动过后我们更应该见贤思齐,严格审视自己的价值追求,在审判工作中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中之所急,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在为群众服务的道路上努力体现自己的价值,为党和人民燃尽生命之火。
坚持植根于群众
翟树全生于一个农民的家庭,对基层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正是这种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支撑着他默默为群众付出。翟树全同志说:“我的根就在农村,在这里我能够更好地调处矛盾,服务群众”。1989年,从翟树全来到农安县哈拉海镇法院正式工作开始,23年来他扎根基层化解矛盾,吃住在基层,服务在基层,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老翟”。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植根于群众中,既是人民法官的职责,也是人民法官的使命。学习翟树全同志,就是要从他身上发掘他对党忠诚、对民负责的精神内涵,学习他一心为基层群众解决纠纷、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法院法官是否只能够深入群众,是否能够植根于群众,直接影响着他工作扎实不扎实、裁判结果适当不适当。群众评价一个法官的优劣,也往往从为当地做了多少贡献、为百姓解决了多少纠纷来评判。我们法官在为群众化解矛盾时,要走群众路线,多深入基层、多关心群众疾苦,审判工作中多接“地气”,搞好巡回审判,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化解纠纷,以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