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政法补助专款使用 推动审判工作上台阶

─对内乡法院政法补助专款使用情况的调查

  发布时间:2009-07-23 16:02:59



2008年荣立集体一等功


政法补助专款措施实施后新建的内乡法院夏馆人民法庭


新建的可与电视广播并网进行实况转播的审判庭


省市领导检查内乡法院政法补助专款使用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基层政法机关施行专款补助办法,且补助幅度逐年增加。但政法补助专款使用情况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近期对内乡法院政法补助专款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内乡法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政法补助专款使用,突出科技强院,合理使用该款,不断扩大装备、设备水平,干警办公、办案条件得到改善,实现了审判、办公自动化,案件管理网络化,庭审笔录电脑化,档案管理电子化“四个现代化”,办案周期大幅缩短,调解比率较前上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法院公信力逐年提高,提升了审判工作服务和谐、服务民生、服务经济平稳发展的能力,推动审判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继2006年荣立集体一等功后,2007年又获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8年再次荣立集体一等功。

 

一、执法条件明显改善  为审判工作注入了活力

“办公无桌、查询无书、办案靠腿、记录靠手”是政法补助专款实施前内乡法院审判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二无二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办案效率和公正。为扭转被动局面,该院在专款资金使用上,着力改善基础设置。据统计,2005年来,该院使用政法补助专款,相继添置了办案用车10辆;购置空调4台、审判桌椅10套、电脑60台、传真机12台、速印机3台、激光打印机2台、证据展示设备3套、安检门一个、照像机2部、档案密集架180组;购置网络通讯设备一套,增添视频会议室一个及法院系统三级专网配套设备;投资19万元,建成标准化智能法庭一个。

基础设备的更新,改善了执法条件,不仅加快了办案速度,使案件审限由此前的103.7天缩短到2008年的36.2天,而且增强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200711月,程某等3人煽动不明真像的百余名群众妨碍企业生产,拒不执行法院“准予企业先行生产”裁定,殴打干警,砸烂警车。信息反馈到院机关,50余名干警30分钟内就赶赴15公里外的现场,平息了事态。在摄像机摄制的铁的证据面前,程某等3人均表示对法院“以执不执行法院裁定罪刑罚二年”的判决服判不上诉。该院干警深有体会地说:“院党组对政法补助专款的使用安排,为审判工作注入了活力。”

 

二、突出专款使用重点 人民群众关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专款投资向人民群众最不满意,也是法院面临的四大突出问题倾斜,是该院党组决策专款使用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是从改善交通工具入手,解决群众反映的“案件周期长”问题。为七个人民法庭配置了警车,为院机关刑、民、商、行政庭和破产庭,以及执行局、法警局更新了车辆,彻底扭转办案靠腿局面,加快办案速度。在案件逐年上升情况下,件均审限却大幅度缩短,收到了及时调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效果。二是破解执行难。执行是审判工作的最终环节,也是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保障的屏障,人民群众反响较大。该院在选调优秀干警充实执行队伍基础上,为执行局配置了两台新警车,添置了警用械具、摄像机、照相机及微型录音设备后,又为执行员新建了办公用房,安装了局域网及通讯设备,配备了电脑,强化了执行局攻克执行难的能力,不仅使2004年前的800多件执行积案得到破解,执结率较前上升十三个百分点,而且执行周期由此前的件均执限97.3天,缩短到51.2天,执行和解率以年均17.4%幅度上升。20086月,村民陈某等200多人闻讯法院第二天要来执行其家族一成员财产,事先预谋阻挠。但一看到执行员扛着摄像机、手握照像机、胸前挂着微型录音设备后,悄悄打了退堂鼓,案件顺利执结。三是“三同、三乱”问题得以杜绝。尽管上级有关部门严令禁止法官与当事人“同行、同吃、同住”,严格禁止“乱执行、乱收费、乱罚款”,但受办案经费制约,“三同、三乱”问题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此是“敢怒不敢言”。办案补助专款措施实施后,杜绝了上述问题,促进了廉政建设,彰显了司法公正。四是干警“三无”问题得到解决。“办公无桌、吃饭无锅、住宿无房”的“三无”问题一直制约人民法院发展。近年来,内乡法院不断加大“两庭”建设投入,稳妥推进审判工作。目前七个人民法庭中已有四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建成标准化法庭,另外三个正在拟建中,不仅使人民法庭使用面积由原来的1900m2扩大到5400m2;院机关审判大庭由一层改为两层,净增使用面积1246m2,而且人民法庭面临的“三无”问题以及院机关刑、民、商、行政庭和破产庭不能同时开庭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为人民法庭及院机关庭、室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使干警通知开庭、打印法律文书、查询法律条文等相关审判工作,均能在短时间内足不出室就能完成,缓解了“案多人少”矛盾,减轻了干警工作压力。如灌涨人民法庭三名干警、一名人民陪审员,政法补助专款措施实行前每人年均结案47件,政法补助专款措施实行后年人均结案103件,件均审限缩短22.7天,案件调解比率年均高达91.3%,且无缠诉、无上访、无矛盾激化,避免了四件“民转刑”案件,20072月荣立集体二等功。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 科技强院促审判

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科技强院,促司法公正,保国泰民安”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内乡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要求,把政法补助专款使用重点逐年从常规装备转向技术装备和网络信息化装备,扎实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技术在审判流程、司法统计、司法政务、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及装备管理诸方面得到充分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审判工作服务质量和效率。一是大力加强和完善以局域网建设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司法装备信息化、技术化力度,提高审判工作的科技含量。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机关局域网,局域网配备服务器1台,交换机4台,50多台电脑和相关应用软件,涵盖信息点72个,既可在进行案件管理的同时,适时查阅法律法规,又便于全院干警及时了解审判工作动态。二是全力做好三级专网准备工作。投入资金14万元,购置了三级专网设备。该设备采用2兆宽带双光缆接入,拥有独立程控交换机,预留100门电话容量。2007年建成IP语音电话网,为三级专网互联奠定基础。三是完成了视频会议室建设工作。在建设IP语音电话的同时,按照《基层法院视频会议室建设规范》要求,安装了视频会议设备,可同时满足80人参加会议。并同步投资额19万元,建成标准化智能法庭一个,可与电视广播联网,实况直播庭审现场。四是闭路监控系统建设全面投入使用。院投资8万多元,在全院所有重要地段,如车库、大审判庭、大门、楼梯口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设置13个摄像头进行24小时监控,在监控室和干警值班室显示屏上同步显示,并存有录像档案,加强法院的技防能力。五是建立内乡法院互联网站,为干警查询信息、交流审判经验、发表文章及意见、公示裁判文书等提供平台。六是构建了以各个庭、处、室为单位的全院工作网络,安装了审判流程、司法统计、档案、文书、人事、队伍管理等信息系统软件。

经过近几年对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投入,该院信息化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基本实现了全院行政公文无纸办公,促进了审判管理、政务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有机地将信息化与审判实践和关注民生相结合,与审判质量、工作效率和现代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在法院工作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四、规范管理措施 提高专款使用效益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政绩。随着政法补助专款的实施,大批装备、设备配置到人民法庭和各庭、科、室,管好、用好这些装备、设备,使其发挥更大使用效益,继而促进审判工作,是摆在基层法院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内乡法院的做法是:抓管理,上水平,提高专款使用效益。一是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物。先后完善了127条涉及装备、设备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上至院长、副院长,下至微机管理员及干警,都在规章制度约束范围,既有管“人头”的,还有管8小时之外;既有激励机制,又有“闯红灯”时的处罚措施。在制定这些规章时,该院详细征询了干警意见,尽可能细化便于操作。二是严格专款实用规划。院司法行政装备科每年初都要拿出当年院装备、设备更新计划,每月向党组明细报告计划的实施情况,为党组决策专款使用项目提供准确数据,努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政法补助专款经费用到保障审判上。三是强化资产管理,对现有的资产登记造册,使用人因单位撤并或人事调动,逐人逐物进行清点,事先没报损或丢失的,由单位负责人赔偿;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四是严格专款开支。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可花不可花的钱坚决不花,需要花钱的按制度办理,堵绝非审判用途花费专款。

与此同时,为使现有电脑等设备在审判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并避免干警不正当使用造成损坏,该院多次组织干警参加计算机实用技术培训,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和技术要领,并有意识选拔一批有计算机知识基础的干警重点培训,形成了以院网络管理员为主、各单位内勤为辅的微机使用人才网络,加快了办公、办案信息化处理,提高审判工作效率,降低了诉讼成本,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收到了当事人、上级领导、社会各界满意的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N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