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展纸弄墨,想写一写你——我的朋友。然而,提笔的刹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该说些什么。每次总有一种酸楚的感觉涌上心头,冰凉的泪水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写下去的的勇气被一点点的消磨殆尽,只好一次次的作罢。这样的次数一多,再加上时光的悄然而逝,许多往事也随之变得模糊,变得不堪回首,再提起笔时更加的茫然无措,不自禁又平添了一丝难以名状的愧疚之情。今天,在你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十周年之际,我一个人呆坐在寂然如古寺般的房间内再次情不自禁的拾起笨拙的笔,记下关于你曾经的生活点滴,籍此减轻内心的不安并作为对你永久的纪念,愿你安息。逝者已斯,生者也只能如此而已了。
也许是缘分吧,你家从崇山峻岭之外的湖北迁至这个小山村我们就成了邻居,也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也正因为你的到来,使我充满阴霾的童年窥见了一丝阳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童年是金色的,而对于我,却并非如此。自我记事起,就感受到了家中浓重的“硝烟气味”。我的母亲脾气很不好,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父亲以及左邻右社吵架,而且对我们姊妹十分严厉,动辄非打既骂,家中难得有温馨的时刻。这一切给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经常的,我的心中郁积着无尽的忧伤,每当这时,总是你默默的倾听我的哭诉,给我以有声或无声的安慰。记不请有多少次了,由于父母吵架,家中无人做饭,你就硬把我拉到你家去吃,当我受到母亲打骂后,你也总借口找我到你家一块学习,让我从沉闷尴尬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你的母亲也是很善良的人,你从小就秉承了你母亲的性情。说实话,我很羡慕你们一家,时至今日,我的内心还蛰伏着童年的梦想:能有一个如你家那样和谐美满的家庭。
然而,好景不长,可恶的不幸就降临在你的头上,初二开学不久,你的父亲被查出患了肝癌,而且是晚期,你家的生活本来就很拮据,这样一来无疑于雪上加霜。你的母亲四处借钱也终究没能留住你的父亲,你的父亲走了,留下了你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艰难之状可想而知。虽然你的母亲坚持让你上学,但你是个孝子,不忍心看着母亲如此操劳,“我已经没有了父亲,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失去我的母亲。”你这样在日记中写道。终于,在那个落叶缤纷,秋风萧杀的季节,你毅然决然的收拾行装,永远离开了你深爱的学校、老师、同学,还有你深爱的学习。这虽是我早已预料的,但当真正发生时,要接受这一现实又是如此的强人所难。我知道,辍学之后,你唯一的出路便是像家乡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样出门打工,维持生计,而当年你仅仅17岁。17岁,本是一个放飞希望、成就梦想的季节,而你,我的朋友,却要漂泊异乡,用羸弱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
曾记得,你很喜欢文学,特别是爱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为先生的学识和人品所折服,决心作一名像先生一样博学而又有良知的作家。事实上,你确有文学天赋。记得语文老师经常念我们两人的作文。每次念我的作文时我并不感到有什么自豪的,因为和你的相比,无论是文采还是思想艺术,我都自愧不如。你还记得吗?那时我们经常在课余甚至忍不住在一些枯燥无味的课堂上偷偷的看那些被老师视为“闲书”的课外书。好几次,我们省吃俭用买下的书被老师没收,而每一次总是你冒着被老师训斥的危险将书要回,并立下“以后专心学习,不看闲书”的保证。现在回想起来,仿佛就在昨日,而实际上,光阴倏忽,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你也离开这个世界有十年之久了。
人的生命有时竟是如此的脆弱,连一株小草都不如。命运也总是捉弄不幸的人,有谁能够想到,你远上东北伐木竟是踏上了死亡之旅,而我们的这次分手,也竟成了永远的诀别。我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上午知道你的死讯的,犹如受了重重的一击,刹那间头晕目眩,整个世界变得死一般的寂静、压抑。我木然的踯躅在如幔帐般漫无边际的丝丝细雨中,听凭冰冷的雨点敲打在早已模糊不堪的镜片上。当时的雨并不大,但却是我迄今所经历的最大的一场雨......
后来,在村里人的惋惜声中,我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你是为救另外一名工友而被一堆十米高的木头倒塌滚落时砸死的。时至今日,我都没到你的坟前看你,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我不敢,也不忍去看,我宁肯相信你还活着,活在一个没有苦难,无忧无虑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