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人大宣传工作,我有一些粗浅的体会。我认为要搞好人大宣传工作,概括起来要做到十二个字,即“认识高、功夫深、视野阔、贵在勤”。
认识高。思想认识是人生的旗帜和方向。在人大宣传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提高思想认识的重要性。我认为思想认识要提高到位,至少应做到“三有”。一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人大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人大宣传工作,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通过人大宣传工作,使宪法和法律法规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行为准则,使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使广大公民自觉依照宪法和法律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努力营造依法治国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加全社会对人大制度的认同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讲政治,讲正气,顾大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事关社会安定、政局稳定的重要思想和重大事项融入进来,宣传出去。二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是人民法院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赋于的神胜职责。因此,人大宣传工作也是法院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人大宣传工作也是法院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责。在做好本院法制宣传工作的同时,积级把人民法院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好经验好做法、人民陪审员先进事迹、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先进事迹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果宣传出去等,在促进法院进一步搞好审判和执行工作的同时,增强全社会的人大意识和民主政治意识。三有恰当的工作自豪感。自豪感是激励人不断提高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自卑,不自傲,深刻认识人大宣传工作的性质,认识到做人大宣传工作也是为人民服务,认识到人大宣传也是为个人和单位宣传,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自豪感,始终保持人大宣传旺盛的精力和强势的动力。
功夫深。我认为搞好人大宣传工作,不仅要博学广知,不断提高文学修养,掌握新闻知识,夯实政治理论和人大业务基础,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现代技术,从而不断拓宽自己学习的领域,扎实自己的宣传功底,提高人大宣传的能力和水平,而且还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人无我有”。我从事法院宣传工作时间十年来,虽有谈不上的工作经验,但有幸结识了一些从事宣传工作的朋友。我观察到:许多朋友们开始时写稿劲头很高,但一遇挫折就停笔不写了。我把“持之以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多年来,不论岗位事务多么的繁重,兼职工作如何的繁忙,为了写稿,我都克服困难,坚持连续作战,使自己经受了一个又一个工作上的压力与考验。不歇气、不松劲、不停笔,保证月发稿20篇以上的工作效率和成果。二是“人有我好”。我写稿,力求在提炼主题深度和写作技巧上下功夫,力求比别人深想一层,选好角度,用好形式。比如:我院在2003年以来,开始实行全员为次管理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量化考核。为将这种良好的管理制度宣传出去,我除做了大量调查以外,选好主题角度并进行深层次分析,以《数字化法院管理模式有益探索》为题,分别在《人民司法》、《公民与法》等报刊发表,此后有多家省内外法院和纪检委到桐柏学习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人好我多”。笔头是练出来的,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写稿,光眼馋人家写出好稿不行,同时还要发奋,要有“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勇气。刚到法院从事文字工作时,由于还没有形成深度积累,我时常是费了半天劲,坐得腰酸背痛,累得手腕发硬,稿子发出去,就是不见报,甚至有时一连三个月都没有见报,再听到一些风凉话,就会产生不愿再动笔的想法。对此,我的做法是:不灰心泄气,下苦功夫,努力提高水平,挤时间“爬格子”练真功。能见报,说明自己水平有提高;不见报也是一次学习和锻炼,说明在观察掌握素材、写作能力等方面还有差距,仍需继续努力。不曾想三个月后,《工人日报》发了3000多字的论文。从次,一发不可收,年均发的300篇稿件。可以说,我硬是凭着“三股劲”:靠韧劲克服“松”字,靠钻劲破除“难”字,靠拼劲战胜“苦”字,它们使我逐步踏上了法院宣传之路,我也和法院宣传结下了不解之缘。四是“人多我早”。新闻贵在新,新闻也是抢出来的。没有时间观念,四平八稳,是写不出好稿的。即使是好稿,因时间问题而成为旧闻,报刊也不会转发。要即时抓住“新闻点”,立即写好稿子投出去,这样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2000年3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鹏委员长在会上提出了人大个案监督的基本原则。我即时捕捉到这一新闻点,撰写了《人大个案监督呼唤规范化》论文,分别在《人大建设》、《河南法学》等杂志上发表,《南方周末》予以转发。
视野阔。目极宇宙之间,心游八荒之外,这样的人是可以左右一切的;而一个坐井观天的人很难跳出他目力所及的圈子,他所知晓的东西当然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向别人展示什么。因此,不断开阔眼界、拓宽视野,开垦未知领域,对搞好人大宣传工作大有裨益。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网络技术。能上网,会搜索,广开眼路,借他山之石而攻玉,于方寸之内看世界;随身携带U盘,随时下载信息,努力使自己走在时代的前列。其次,要搞好与媒体记者的协调合作。由于我们新闻敏锐感不强,写出的文稿没有亮点、不是焦点。因此,搞好与媒体记者的协调与合作,可以增强文稿的理论水平和新闻可读性。加强与媒体记者的联系,往往会收到完美结合的效果。第三,要坚持“四看”。坚持每天看四级新闻,掌握最新动态;坚持每天看政治理论书籍,增强大局意识,坚定政治方向;坚持每天看文学作品,陶冶情操,保持创作激情;坚持每天看科技书籍,增强实际操作水平。四要研究媒体栏目和版面。研究报刊的行文格式,即时记下编辑记者的邮箱和联系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栏目和版面进行写稿、投稿。
贵在勤。勤能补拙,勤能弥补先天的缺陷。一个有志于宣传事业的人,必须有勤快的良好品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个人的勤快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宣传工作的成败。因此,做到手脚眼口的勤快,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手勤,就是要多记,记别人的发言和观点,记读书后的感受;多写,写出自己的思考,写出好的经验和做法。熟能生巧,记多了,写多了,创作时就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脚勤,就是要多走出去,多下基层,走访其他单位,走访领导、代表和群众,上情下情了然于心;多请进来,请别人来传经送宝,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眼勤,就是要多看,包括前文说的“四看”,还要多看现场、看实情,看别人的文稿,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口勤,就是要勤说,准确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要勤问,问不懂的业务,问不清的细节,问深层次的实情,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
“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方法不身体力行、努力落实,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做宣传工作的有心人,不断加强学习,开垦未知领域,努力超越自我,开创宣传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