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的事迹,引发了法律界的很多讨论与思考,在网上看了一些关于邹碧华的文学报道,感动和悲伤之余,让我们思考更多的是:作为一名青年法官,怎样活在当下,面向未来。“法官当如邹碧华”,邹碧华作为法官们的楷模,他是一个有梦的人,并且是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实践者。从他的微信名“庭前独角兽”可以看出,邹碧华是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一个人,考大学报考专业是经济学,阴差阳错学了法学,为了爱情,毅然放弃在北京找的工作,同女友一同到上海发展。但从他随后的经历,看出他把这种浪漫主义精神带来的热情投入到了法律事业中,先后读完北大法学方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民事审判工作经历中,出产众多著作,特别是比较有影响力的《要件审判九步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上海司法改革事业中等等,这都是对司法事业热爱的最好体现。
我们青年法官,外部面临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更高期待,内部面临司法改革,更应以邹碧华为榜样,坚持对梦想的追求,脚踏实地去接近梦想。
实现梦想,先要弄清楚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对于法院的年轻人,肯定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或者做好一名优秀的法官。一名好法官的标准是什么呢?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所有司法职业工作人员的梦想集合,那结合到每一位法官来说,就是让人民群众在自己所办的案件中看到、感受到公平正义。如果这样理解,我们的梦想一点也不遥远,我们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中。
实现梦想,离不开坚持。我们每一位进入法院或者梦想成为法官的同志,大家一直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从上小学开始天天努力学习,通过高考考上大学,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法院,通过司法考试获得任命法官的资格条件,这每一步必定都付出了很多汗水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坚持,遇到一点困难与挫折便放弃了,肯定没有机会成为法官。大家为了成为并做好一名法官而努力着,这其中必有坚持的理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中国梦也必然包括全体人民的法治梦,每一个中国人都渴望生活在一个法治有序的国家里。依法治国方略再次被党中央强调,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强烈渴求,而我们作为法院的工作人员,自然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所以坚持为法治梦作出自己的贡献,既是身上职责的要求,更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机会。坚信这一点,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会更加坚定,更加幸福。法院当前面临着案件数量增长速度快,案多人少的突出问题,繁重的办案任务落在了每一位法官的头上,如果想过得安逸,必然不能在繁重任务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坚持,每天的阅卷、开庭、合议、写文书、订卷、录入办案信息,日复一日地重复劳动,经常性地加班,有的法官戏称自己是办案的“熟练工”。实现梦想之路,就必须在这一个一个繁琐、枯燥、辛苦的案件办理过程中坚持下去。
实现梦想,要多一分骨气,守住法官尊严。法官是很多人尊敬、羡慕的职业,亲戚朋友谁说起自家出了一个法官,那也是有些骄傲的。但同时,社会上对法官形象的不好认识也一直都有,“大盖帽,两边翘,吃完原告吃被告”,这种认识一方面来源于老百姓之间道听途说的演绎,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在我们队伍中还存在个别接受当事人吃请的现象。我们年轻法官这个认识一定要清醒,且不说最高法院“五个严禁”省法院“十条禁令”等高压线摆着,法官的尊严源于自身的廉洁。公生明,廉生威,做到了廉洁,我们办起案来才能底气十足。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恪守廉洁的底线,就从不去吃当事人的饭做起,外边虽然有美酒佳肴,但家中也有可口饭菜,偶尔改善生活下馆子搓一顿,我们那不多的工资还是可以负担得起。想做好一名法官,想让当事人感觉到自己在公正办案,必须得有这点骨气,不接受当事人的请客送礼,不然,即使案件办对了,当事人也不会尊重我们。
实现梦想,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四五改革纲要求人民法院打造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审判队伍,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邹碧华在成为法院领导前的很长时间,都是在民事审判一线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专著或参与编写了很多跟民商事审判相关的书籍,说明他并不是把自己只陷于具体案件的审理,在办案的过程中,对案件有很多思考,同时,在不断的学习中总结出审判经验。所以,学习离不开实践,实践中更需要学习。司法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工作,我国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期,社会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司法是服务社会的,我国的法律体系也必然处于一个快速的自我完善周期,法律的修订,新司法解释的出台,司法政策的变化,一直处在快速地完善之中,不学习,很快就跟不上形势,也不可能办出高质量的案件。当然,在办案的过程中,更要多思考,学会总结,把案件中获取到的经验用调研文章的形式固定下来,以提升我们的办案水平。
实现梦想,要有担当精神。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中国梦也包含了法治梦,作为年轻的法官,在法治梦的实现过程中都有着自己的一份责任。邹碧华作为上海司法改革的操盘手,勇敢地承担起他的责任,面临系统内外的不同声音,面对艰难的协调任务,他并没有选择退缩,没有选择抱怨,而是以担当精神扛起一个又一个重任。在当前的司法形势下,司法公信力不强,司法形象不好,群众信访不信法,对法院工作满意度不高,信访案件易发,面临这种种局面,正是我们这一代年轻法官有所作为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个别法官办案挑肥拣瘦,遇到信访案赶紧想办法躲,一有外部领导打招呼就进退两难。工厂生产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法院生产的产品就是公正,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比看得见的产品更加重要,想要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必然没有那么容易。作为有担当的法官,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正应该扛起肩上的责任,只能用我们辛勤的工作,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高标准办好每一起案件,通过我们办案的过程和结果,把公平正义回报给社会,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通往法治梦的道路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法官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道路,这条路必然会有艰难和曲折,唯有坚持梦想,保持尊严,以担当精神肩扛历史使命,谦虚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工作,才会朝梦想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