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这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交通肇事案件。
2014年9月的一天,王某无证驾驶着三轮车去镇上,路上将被害人李某撞伤后,弃车逃逸。经交通事故认定,王某负此事故的全部责任。案发后,王某到公安机关投案。
审查完卷宗以后,我拨打了被害人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女士语气沉重的声音。我说明身份以后不到20分钟,一个满脸倦意的女士出现在我的办公室,她情绪非常激动,称其丈夫在重症监护室,生死不明。我立刻起身,给她倒了一杯茶,安抚她的情绪。她平静以后对我说,为治疗家里已经花了十来万,她有两个小孩,一旦丈夫不在了可怎么办,因此她要求对方最低赔偿30万元。
在看守所,当王某听到对方的要求后,一下子瘫坐在地上,不断拍打着脑袋。我联系了他的妻子,当她一听到对方的赔偿数额后,态度非常恶劣,说了一句“没钱,最多能赔3万元,你们法院想咋判就咋判”。
就在开庭的前一天,一个更加不好的消息传来,被害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被害人亲属十余人来到法院,态度异常激烈,扬言被告人家不立即拿40万元,就把尸体拉到被告人家。
为了尽快找到调解的切入点,我通过多方了解,知道两家只有一河之隔,家境都不富裕。但被害人的家人均具有一定文化,比较明白事理,被告人的亲属家境较好,有调解的可能。我多次找到被告人亲属,详细地给她讲了依法应当赔偿的义务及数额,调解的意义,判决的后果,邻里关系的相处之道以及现在被害人家的状况。被告人妻子最终无话可说,提出愿意尽力赔偿。随后我又屡次找到被害人亲属,讲解法律规定和被告人家的情况,经过多次劝说,被害人亲属终于同意调解。在我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人赔偿15万元。
在送达调解书的时候,被害人妻子发自肺腑地说了一句:“谢谢你!”我很诧异,她接着说:“就是第一次见面时,看到你递给我的那一杯茶,听到你说的那一些关心话,让我相信了你们负责的工作态度。”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