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法官”:【牛娅】“信任让我甘于奉献”

发布时间:2016-01-07 16:55:12


    37岁的牛娅是卧龙区法院民一庭法官;回到军营的家,她是一个老兵的妻子,一个4岁女孩的妈妈。“奉献牺牲、崇尚荣誉”这八个大字粉刷在牛娅每天都要出入的军队大院围墙上,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也成了牛娅的座右铭。

    2014年,她总共办理了164个案件,成为卧龙区法院办案最多的个人,而这么多案件的背后还有许多故事。

    一分坚强——

    军嫂法官甘于奉献

    今年是牛娅在部队大院生活的第8个年头。她说,每天看着丈夫和士兵一起挥洒汗水,给她影响最深的就是不怕牺牲、乐于奉献。

    2014年,牛娅总共办理各类案件164起。是个什么样的强度?卧龙区法院民一庭庭长王庆善说,牛娅平均1.5天就要结一个案,包括开庭、会见当事人、调解、写判决书,最多时候一天开了4个庭,从早上开始到下午5点多才结束,中间连饭都顾不得吃。由于牛娅的丈夫经常外出野外训练,她就带着孩子到法庭加班,待到孩子都睡着了,法庭同事就帮她给孩子盖上被子。回到家里,把孩子哄睡后又加班到凌晨两点多,她的孩子都说:“妈妈,你不要再写判决书了。”

    常有当事人来到牛娅的办公室,看到地上铺满案卷,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有一次中午开庭到1点多,饭刚打好回到办公室,当事人又来了,看到牛娅辛苦,就帮助她收拾桌子。牛娅说“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应该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当事人的那份信任。”

    2010年,正在怀孕的牛娅因超负荷工作患上了妊娠高血压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住进了医院。连日的高强度工作导致小孩早产,当她从爱人怀里抱过只有3斤6两的女儿时,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一分信任——

    “辛勤工作源于群众信任”

    “金杯、银杯抵不上群众的口碑。”牛娅说,她办理过一起失地农民的案件,那个案子让她感受到了信任,也让她感觉奉献再多也是值得的。

    2008年,蒲山镇黄山村数十名失地农民为了拿回自己的耕地,状告土地承包单位。案件移交到牛娅的手里后,她多次到该村走访。有一次,一五保户拦车后拿砖头砸自己头部,想以这种激烈的方式推动办案。牛娅抱住这位村民说:“你要砸就先砸我。”这位五保户被牛娅感动,把砖头丢在了一旁。其他失地农民看到这一幕,纷纷表示愿意配合法庭调查,希望牛娅帮他们把土地争取回来。

    经过调查,失地农民的土地被用作采砂,已经逾越了合同签订的用途,最终牛娅判决承包单位与失地农民解除合同,土地返还给失地农民。

    发判决那天是腊八节。村里七八个农民凑了钱请牛娅吃饭,牛娅点菜后却悄悄地把账结了。“实在不忍心拒绝他们的好意,但更不忍心他们花钱。”

    牛娅说,这个案件对她的影响很大,感觉法官工作源于老百姓的信任,有他们的信任,再多的奉献也都值了。

    一分体谅——

    赢得当事人愿意交心

    民事案件涉及医疗纠纷、交通事故、侵权等,许多家庭因为一场事故而变得支离破碎。办理这样的案件要将心比心,要站他们的角度考虑。牛娅说,耐心、良心、热心才能赢得当事人交心。

    今年5月份,一名在羁押犯人的妻子遭遇车祸死亡,该犯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由于他出庭不方便,牛娅专程跑到驻马店市的看守所询问他的意见。起初这名犯人情绪激动,提出了外出的要求,在牛娅的耐心说服下,原告向法庭提交了全权委托书。

    20多岁的女孩小董遭遇车祸,伤到了颅脑,经过鉴定为五级伤残。这个案件如果办理下来,最快也要两三个月,但是这时候小董已经在医院交不起医疗费了,牛娅裁定被告人先予执行20万元医疗费,最终小董拿到了她的救命钱。

    “我能体会到你的绝望,因为我也是一个母亲,放下心结,才能活好当下。”这是一次开庭时候牛娅劝一女子的话。去年,李某遭遇一起交通事故,亲眼目睹儿子在事故中丧生,事后多次有自杀念头。牛娅接手案件后,三天两头拨打李某电话劝她放下思想包袱。在牛娅的安慰下,李某平抚了心绪。

    组委会给出的颁奖词是:审判台上展铁面,民事调解现柔情。她是一位母亲,一位军嫂,更是一名法官。她以严谨的态度捍卫法律尊严,她以女性的善良定止群众纷争。牛娅用行动在百姓心中铸就了不朽的司法天平。

责任编辑:赵 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