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您,当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得知这一喜讯时,姬海朝谦虚地说:“距离雷锋的标准还很远着哩。”
姬海潮所在的法庭管辖三个乡镇,且均处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深山区。为方便群众诉讼,自己创造性地推出了“车载法庭”审判模式,26年来,足迹踏遍大山深处156个自然村、782平方公里的村村寨寨,他被群众誉为“铁脚法官”、“移动庭长”。姬海潮先后获得“河南省十大人民满意法官”、“河南省最美乡村法官”、2015年“全国优秀法官”、2016年“全国模范法官”,近日又当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生活在深山的老百姓,别说打官司,就是出入也得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当提起“车载法庭”的由来时,姬海潮打开了话匣子。2012年春天,他接到了一起纠纷案,考虑到王老太年事已高、路程较远,姬海潮决定用“车载法庭”的形式到王老太居住地现场开庭。他和法庭同志一起,把法徽、法槌等用品搬到警车上,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王老太居住的小山村,又从村里借来桌椅板凳,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审判台。这种新颖的“车载法庭”吸引了几十名村民前来围观。最后,经过姬海潮的细心说法和耐心调解,常某当场赔偿王老太损失2000元。不仅王老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周围的群众也心服口服,对这种开庭形式拍手称赞。
“‘车载法庭’的法官们,不知经历过多少的艰辛,留下了多少汗水和泪水。”姬海潮深有感触地说。有一年他和干警用“车载法庭”办案到傍晚,返回途中,警车被一辆违章大货车撞翻,法庭的一名年轻干警当场遇难,姬海潮和其他两人也身受重伤。躺在病床上,想着牺牲的年轻同事,“车载法庭”还要不要继续进行下去,姬海潮痛苦地思索。妻子抹着眼泪劝他:“你岁数大,又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胃病,回到法院机关上班吧!”“我舍不得离开深山的老百姓。”姬海潮和妻子一番激烈的争论后,最终还是选择继续留在法庭。伤情刚一稳定,手腕骨折的夹板还未拆除,他就再次坐上警车,巡回到大山深处,敲槌开庭了。
就是这一“车载法庭”,姬海潮巡回审判436件,巡回审判率达85%,无一起超审限、改判或发回重审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