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放了 路通了 气顺了

  发布时间:2016-04-20 11:12:57


    “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法官和居委会干部,以后我的电动三轮车终于可以顺畅出入了!”张老汉握着我的手激动不已的说。

    4月20日上午,社旗县东裕社区一胡同内,电锯声声、树影摇曳,我和我的同事们正在这里督促一起调解案件的履行。随着一棵老榆树轰然倒地,悬在我内心深处的担忧终于放下了,瞬间感觉到居住地枝叶缠绕、磕磕碰碰的天空变得豁然开朗。

    前段时间,赊店镇东裕社区的张老汉一纸诉状,将相处几十年的老邻居李老太告上了法庭。张老汉诉称,自己出门便迎来一棵粗1.5米、高20余米的大榆树,家人出入很不方便,自己又是残疾人,腿脚不灵活,给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李老太一家却认为,大家都是邻里,但这树自家宅基地长了四十多年,每天看着它慢慢长大,后来为了出行方便将部分宅基地改成一条胡同,把树划了出去,外人不能说锯就锯。

    受理该案后,我和同事们来到居委会了解该案的情况,得知多年来居委会也因此事多次出面协调,因双方积怨较深、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调解未果。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情况,我和同事们多次谋划妥善解决纠纷的办法,在同事江林的建议下,我们邀请了人大代表、居委会干部、人民陪审员来做双方的工作,使双方对立的态度有所缓解,为能够坐下来解决纠纷打下了基础,案件进展一小步,我能够较好的处理此案的信心增加了一大步。

    临近开庭日期前,一个之前我们忽略的问题又萦绕到我的心头,因为一方为年过六旬的残疾人,另一方是七十有余的老太太,他们的行动都不方便,孩子们又都外出打工,来到法庭开庭有诸多不便,我和同事们商议后,决定把开庭地点设在榆树旁,一方面可以方便当时人的诉讼,另一方面可以拉近当事人和法官之间的距离,取得他们对法官的信任,还可以让邻居们积极的参与此案的审理,以借助“民间智慧”,化解当时人的矛盾。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巡回法庭刚布置完毕,巷子里突然传出了张老汉、李老太两家的吵骂声,双方的怨气几乎达到了顶峰。眼看场面即将失控,我和同事们立即将两位老人拉开。“真实一波三折呀!”我暗暗思忖道,但也激起了的我一定要把庭审开好的决心。

    经过开庭审理后,被告李老太认为,涉案树木确实给邻居的安全及生活带来了不便,从情理上讲应该砍伐,但前提是必须确定双方宅基地的边界等事宜。我注意到平时两家在日常生活中本来就存在鸡毛蒜皮的小纠纷,如果直接判决,可能会加剧两家的矛盾,采用调解的方式会比判决更加有效。在开庭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导双方把注意力转移到讲事实、摆道理上来,使双方对峙的局面有所缓解,我们又不失时机的发动两家亲朋好友及居委会干部积极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了伐掉老榆树的调解协议。

    当调解协议签订后,又一个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由于老榆树树高枯枝多,且与四周的民房距离较近,如果砍伐不慎,就会产生新的矛盾和纠纷。考虑到履行中的安全问题,我们联系居委会干部,组织专业砍伐队对老榆树进行分段砍伐。随着大树的最终落倒,附近群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以后刮风下雨再也不用担心枯枝败叶砸坏财物了!”邻居们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张老汉也笑脸握着李老太的手喊道:“婶,我们还是好邻居。”十几年的恩怨就此烟消云散,老胡同又恢复了往昔热闹和谐的情景,看到这一幕,我和同事们也终于如释重负,一次艰难的调解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责任编辑:赵 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