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河南省南召县有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做小本买卖起家,资助了数十名名贫困学生,收留过12位孤寡老人;她放着赚钱的大理石厂老板不干,却敢于负债300余万元办了一家民办老年公寓;她日常工作本已非常忙碌,却是个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爱管闲事”的人。她是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南召县夕阳红老年公寓理事长李伟。
照顾老人为己任
1985年冬天,李伟看到60多岁的刘老太太无依无靠,靠自己卖菜为生,虽然当时的她也是靠买菜为生,但觉得自己总是比老人要强壮些,就把老人领回家,当亲娘一样赡养。20多年后,91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紧握李伟的手老泪纵横:“就是亲闺女也不一定像你这样对俺啊!”
其实不仅刘老太太,30余年来,李伟先后救助了12位孤寡无依的老人、资助了数十名家境贫寒的学生。
李伟从在学校门口卖菜到在校办工厂打工,从开餐馆到开办大理石厂,生意越做越顺。然而,2007年,她毅然抵押掉收入颇丰的大理石厂,开办了一家养老院。李伟说:“百善孝为先,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这辈子的追求。”如今,她所开办的夕阳红老年公寓共入住50多位老人。她的善行远近闻名,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周围的人。
帮助他人为快乐
李伟不仅是孝亲敬老的模范,还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她常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今年4月的一天,李伟回家途中,看到邻村的李姓和张姓两家人正在争吵,周围围满了“看热闹”的群众。李伟拨开人群,探问缘由。原来,李家在浇菜过程中,冲走了张家堆在地头的土肥,两家为此互不相让。李伟分头劝解说,“隔亲不隔邻,多年邻居变成亲”“好邻胜似宝”“邻仇邻,笑死人。”三言两语下来,双方的火气立马消了一半。随后,李伟又从兜里掏出50元钱给张家,说是李家的赔偿,张家说啥也不要,并主动承认是自家先说话不客气。李家也连忙说,自家错在先。就这样,两家的关系和好如初。
李伟说,人大代表不仅要对上表达民意,更要对下化解民忧,从老百姓中来就要到老百姓中去。像这样的家庭邻里纠纷,李伟每年都要处理十余起,是远近闻名的“和事佬”。
呼吁代表们多参与纠纷化解
“法院工作忙,法官办案累,这是我这几年履职过程中最大的体会。”李伟说。
2014、2015年,李伟连续两年联合部分人大代表提出《改善法院司法办案环境,提高法官工资待遇》的建议,受到相关方面的重视。
李伟说,以前我们经常拿法官和医生两个职业做对比,一个是治疗社会疾病,一个是治疗人身疾病,两者职业本质上确实都是“治病”。现在看来,其实还是有差别的,医生看病每天发号有数量限制,但法官办案却没有上限,而且这几年数量一直在往上升。拿南阳法院为例,去年办结案件6.4万件,每年都上升20%以上,有的法官年结办案数由100多件增加到了近300件。
“现在全国法院正在探索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我觉得这个做法很好,不仅可以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还能缓解法院案多人少压力。”李伟建议,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在当地人路清、地头熟、威望高,群众语言丰富、社情民意透彻,如果能让代表们也成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她还呼吁,各级人大代表要多与驻地法院联系,多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为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尽到更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