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淼
核心提示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句话为人所熟知,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老赖”,想方设法地拖欠债务。好在近年来,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强,“老赖”们的违法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这不,镇平县法院近日通报的三件拒执典型案例中,法院多种招式齐上,招招让“老赖”们不得不乖乖把钱还上。
涉嫌犯罪,恐有牢狱之灾
徐某诉杨某某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镇平县法院已判令限被告杨某某于判决生效后30日内赔偿原告各项损失19万余元。
判决生效后杨某某未能履行法定义务,徐某申请镇平县法院予以强制执行。案件立案后,镇平县法院于2015年9月24日向杨某某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限被执行人于2015年9月28日前履行判决所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没有在执行通知书限期内履行义务。2015年9月28日法院决定对被执行人杨某某司法拘留15日,拘留期满后杨某某仍不履行法定义务,法院于2015年10月29日对杨某某家进行依法搜查。经查,杨某某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判决所确定的义务,其行为已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法院于2016年1月4日将该案移送镇平县公安局立案侦查。公安机关立案后及时对杨某某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在法律威慑下,杨某某的丈夫与徐某很快达成调解协议,并实际履行:杨某某一次性偿付徐某155000元,徐某表示谅解,不再追究其法律责任。履行义务后,杨某某被取保候审。申请人徐某向法院出具了结案证明,案件执行完毕。
典型意义:本案是一件典型的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的执行案件,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杨某某在接到法院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后,本应主动履行义务,或向法院报告财产情况,反而拒不履行义务和报告财产情况,在法院对其司法拘留期间仍不履行赔偿义务,后在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被刑事拘留后,才认识到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是犯罪行为,最终履行判决。
联网查询,将其账户冻结
申请执行人李某与被执行人张某为合同纠纷一案,法院判令张某赔偿李某各项损失。李某于2016年5月24日向镇平县法院申请执行后,法院于2016年5月26日将被执行人张某依法列入失信人名单,同时对其个人财产,通过法院司法查询系统进行查询。通过查询系统,法院发现张某在工商银行有存款,法院于2016年5月27日对其作出执行裁定书,将张某在工商银行的账户冻结,并依法通知张某到法院办理相关手续。第二天张某便亲自到法院将现金交到执行法官手中,法院当天兑付执行款,并及时将张某的账号予以解除冻结。
典型意义:网络司法查询是法院在其构建的网络技术平台上,以大数据综合查询的方式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询。通过司法查询平台,可以快速地查询和冻结相关涉诉当事人的相关财产情况,并第一时间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本案是一件突出司法查询效率的执行案件,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依法依规对涉案人财产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并冻结。通过短短四天时间执行完毕,达到了执行干警足不出户即执结案件的效果。
失信名单,让“老赖”寸步难行
申请执行人张某某与被执行人赵某为合同纠纷一案,镇平县人民法院于2013年8月30日作出民事判决书。被执行人赵某不服提起上诉,市中级法院于2013年11月29日作出(2013)南民三终字第1035号民事调解书。调解书生效后,被执行人没有按照约定支付款项,申请执行人向镇平县法院申请执行。
法院在查询中发现被执行人的房产信息后依法查封。后多次传唤被执行人,被执行人一直躲避不见。后得知被执行人做玉器生意,经常坐飞机往返新疆等地,法院遂将其列入失信人名单。被执行人在购买机票时发现自己因在镇平县法院的执行案件未履行完毕,被限制购买飞机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2016年5月25日,被执行人赵某带现金与申请执行人张某某一同到镇平县法院达成执行和解,使该案件顺利执结。法院于当日通过法院执行系统将赵某从失信人名单中屏蔽。
典型意义: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制定了《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并与国家发改委等44家单位签署了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规定》明确,具有6种情形之一的被执行人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即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将面临无法乘坐飞机、高铁、动车二等座以上和列车软卧,不得高档消费,并且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受到信用惩戒。镇平县法院根据上述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全部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予以信用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