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曙君:以改革的思维全力推进执法办案

  发布时间:2016-07-19 10:17:00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易发多发,法院受理案件数大幅上升,审判执行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新常态伴随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必须拿出勇气和魄力。法院要勇于探索,敢于担当,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用改革方式破解工作难题,这既是应对人案矛盾的重要举措,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

    一、坚持榜样导向,打造优秀队伍。

    队伍建设是谋事之基,成事之本。孔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抓队伍同样需要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树立榜样导向,统筹推进,方能实现队伍建设质的飞越。

    一要加强班子建设。一个单位的兴旺与否、好坏与否,核心在班子,关键在中层,重点在基层。领导班子成员在遵章守纪、落实执行制度上既要当好表率,又要在如何提高中层干部和普通干警执行力上动脑筋、想办法。领导班子成员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带头人、业务上的内行人、作风上的廉洁人,认真履行好分管责任,真正形成一个有智慧、有凝聚、敢担当的领导集体。二要树立示范引领。叫响“部门干警向中层看齐,全院干警向班子看齐”的口号,善于站在大局的高度谋划分管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监督制度落实,既要严于律己,又要敢于管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展示能力,树立威信。三要加强团结协作。牢固树立法院工作“一盘棋”的思想,事事以大局为重,处处以集体为先,时时以团结为本,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儿不做,相互亲近而不相互轻视,相互帮助而不相互排斥,相互补充而不相互诋毁,打好“团结牌”,真正做到“和而不同”。

    二、坚持发展导向,调动干警热情。

    干警队伍的激情与活力,是作好法院的重要保障。用好指挥棒,才能激发活力源。领导班子在充分发挥好先进典型示范带头作用的同时,必须以发展为导向,以习近平总书记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细抓凝聚人心的感情投资,凝聚起每一位干警的智慧和力量。

    一要坚持德才兼备、崇尚实干、公正廉洁的用人导向,为能干事多干事肯干事的干警创造宽松环境,不断浓厚法院风清气正、争先创优氛围,让干活的同志有待遇、让干的好的同志有荣誉,树立干事创业的正气。二要加强对青年干警的培养。通过青年干警论坛,丰富青年干警的精神生活,提升凝聚力;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拓宽成长路径,推动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通过外派青年干警交流,学习先进司法理念和工作方法,提升履职能力。三要强化争创意识。通过拉高工作标杆,瞄准全市一流、全省先进。通过大张旗鼓评选表彰办案标兵等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激发工作积极性;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法官明争暗赛、你追我赶,人往一线走,案件抢着办,审判质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的良性运行态势。

    三、坚持学习导向,提高履职能力。

    “立身百行,学习为基”。加强学习是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当前新类型案件、新媒体监督等对法院工作影响深远;新法律法规、新司法解释也不断出台,这都要求我们不断学习进步,切实提高思考、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紧盯时代发展,以坚定理想信念和履行职责使命为学习目标,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履职尽责的能力。二要立足本职岗位学习。要积极应对司法改革带来的审判模式、管理方式变革,尽快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网络直播、执行信息查询、审判流程信息查询等工作的新要求,提高业务技能,规范司法行为,减少案件瑕疵。三要多种途径学习。充分利用内网信息平台学,利用周一下午集中学,利用外出培训干学,确保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四、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管理监督。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近年来,各地法院违法纪案事件,使法院工作的诸多方面长时间受到负面影响,教训何其沉痛!有的干警因为吃错一顿饭把饭碗丢了,有的因为执法中言行不当被媒体无限放大,形成舆论事件,令法院的同仁蒙羞。

    一是对于问题,已存在的,要及时发现和整改,而可能发生的,则必须预见和防范。要深入分析和查摆当前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振精神,坚持补齐短板、增强后劲、靶向施策。二要根据审判管理、内务管理和队伍管理的特点,完善制度性的规范文件,健全科学化的管理体系,特别是要强化重要领域和重要节点的管控,把明确分工与强化协作兼顾起来,把细化任务和统筹推进结合起来,把责任追究和问题整改统一起来,推动法院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三要有严格的问责机制。要理清权力清单,加强权力监督,推动人人各守其位、各尽其责。强化纪检监督责任,细化规范纪检监察工作流程。通过坚持不懈抓制度落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五、坚持科学导向,推进司法改革。

    信息化是人民法院又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信息化是司法能力和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坚持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要通过信息化服务,便捷群众诉讼,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知晓如何打官司,实现“让信息勤跑腿,让当事人更方便”的工作目标。要建设和利用好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充分运用网络和新媒体来推进司法公开,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提升司法公信力。二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服务法官办案。推进审务通、电子签章、内网十大软件应用和诉讼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等项目,切实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法官负担。三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审判质效。依托审判管理系统,实现院长和审委会宏观管理、审判管理办公室专职管理、业务庭具体管理和法官自我管理。

    

责任编辑:赵 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