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无私大爱诠释司法公平

发布时间:2016-08-08 08:52:46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阳网

    本报记者 吕文杰

    他曾是一名驻疆军人,20年前,他脱下军装换上法袍,成为一名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官。

    带着军人作风,他从审判员一步步做起,审理民事案件千余件无一错案,被誉为“铁案法官”,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多次被省市法院评为先进个人。他就是桐柏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书旺,曾获评全省第五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不久前省总工会还授予他五一劳动奖章。

    在法院

    他是强军作风的领头雁

    1996年,在新疆服役15年的刘书旺回到家乡南阳,那一年他33岁。在部队已经是营职干部的他,还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但转业时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特殊要求,在法院从一名普通书记员做起。

    为了提高业务能力,已经放下书本多年的他又考取了法律本科,还通过了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在审判岗位审理的千余案件无一错案,被大家誉为“铁案法官”。

    2005年,他接受组织安排,调到了矛盾尖锐的信访部门担任负责人。

    有一次,来自宛城区的一名妇女带着年幼的孩子找到刘书旺,当时这名妇女因其家庭和村委会发生纠纷而对案件的判决结果不满,情绪较为激动,把年幼的孩子丢到了信访大厅一走了之,刘书旺给小孩买了衣服和食品,并安排庭里干警照顾孩子,最终赢得了这名妇女的信任,这起案子最终也顺利执行。

    2012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庞景玉找到刘书旺说:“桐柏县是革命老区,信访案件较多,你是部队出身,又是抓信访的专家,你到桐柏担任院长最合适。”

    带着嘱托,刘书旺到了桐柏,利用四年多的时间,桐柏法院整体工作逐年提高,近两年已经保持在全市法院先进行列。

    “如果要求8点集合,军人习惯会让我7点50分就到。”刘书旺到桐柏县法院后下大力气正风肃纪,每周都要亲自组织列队,点名后部署一周的工作计划,在新近开展的向执行难宣战活动中,桐柏法院率先开展了主题为“红色风暴”的执行活动。

    在军营

    他是驻宛官兵的老兵大哥

    八一建军节前夕,每年这个时候刘书旺的电话就响个不停,许多都是他曾经法律援助过的军人、军属打来的,除了节日的问候,他们更多的是表示感谢。

    2012年,刘书旺就着手成立了桐柏县法院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和“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巡回法庭”,为涉军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和法律帮助,使桐柏法院成为军地共建的纽带和桥梁。

    2014年4月23日,解放军某部给桐柏法院发来函电,称其所部修理营一连士官曹某的父亲因一起交通事故在法院已经立案,希望法院能够予以重视,使曹某在部队安心服役。刘书旺得知情况后,当即指示涉军维权合议庭妥善审理此案。合议庭法官分别走访事故双方当事人,耐心调解,并同保险公司积极沟通,最终使案件圆满解决。

    “军人军属家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或者军人家属、家庭有矛盾、有纠纷时,我都特别关注。”刘书旺说,他认为把官兵们家庭问题解决好、化解掉,让他们安心服役,利于部队建设、国防建设。

    在基层

    他是核桃树村的编外村民

    今年6月14日上午,刘书旺到桐柏县法院精准扶贫点黄岗镇核桃树村,看着村小学水管打开了,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来,刘书旺伸手试了试这才放心。

    刘书旺和核桃树村的故事要从吃水难说起,由于核桃树村贫穷落后,村里连村支书都没有人愿意当。该院与核桃树村结成帮扶对子以后,刘书旺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来看看帮扶进度。

    当刘书旺得知村部和村小学用水存在困难后,帮助村里联系水利部门,很快打了井,还为学校铺设了自来水管线,购买了无塔供水设备,解决了困扰师生多年的问题。

    亲民爱民,老百姓来找他,笑脸迎对。扶贫对象老申家庭极其贫困,正在为读高中的孩子因为缴不起学费而犯难,扶贫法官沙智民将这件事后向刘书旺汇报,刘书旺赶紧敦促扶贫队联系学校,帮助孩子申请贫困生资助。当老申得知这一消息后激动不已,特意借了邻居的手机,对法官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赵 娜    

文章出处:2016年08月08日《南阳日报》A5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