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王雪霜:温情办案巧解纠纷

发布时间:2016-11-01 08:44:29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通讯员 代凤

    在法院刑事审判庭工作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且不说案多人少致使案卷堆积如山带来的办案压力,即便案件审理完成,要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压力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而她,一名30岁的青年干警,一名1岁半孩子的母亲,却顶住了工作、生活上的重重压力,毅然坚守在刑事审判一线,用心对待当事人,她就是桐柏县法院干警王雪霜。

    心中有爱 将心比心

    在很多人眼中,法律是无情的,但王雪霜却常言法律无情人有爱。做到心中有爱,不仅不会影响公正审判,相反王雪霜对当事人将心比心,换来的同样是当事人的理解、支持,从而使再难化解的矛盾都能找到突破口。

    2016年5月的一天,王雪霜下班刚走到法院门口,林红(化名)便赶忙迎了上来:“听说您孩子也小,之前我只顾着案件了,您来家里连口水也没让您喝,这些鸡蛋您可一定要收下。”林红提着一篮子鸡蛋硬往王雪霜的怀里塞。最终,王雪霜还是坚持让她把鸡蛋拿了回去。看见林红脸上又有了笑容,王雪霜也很开心。

    林红是王雪霜审理的一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原告,她的丈夫在交通事故中去世,留下了她和11岁的儿子,以及6个月大的遗腹子。初见林红时,她整个人状态十分不好。案件审理期间,双方就民事部分均表示愿意调解,可每次约见当事人,双方的情绪都十分激动,争吵严重时,被告家属一度表示不再愿意调解。

    看着林红挺着大肚子与对方交涉,作为一名母亲,王雪霜知道不能再让她这样情绪激动下去了,不仅不利于案件进展,还很有可能伤害身体。于是,王雪霜找到了林红的家人,让他们考虑林红的身体状况,不要再有过激行为,坐下来好好与对方商量。与此同时,针对被告方家属,王雪霜首先通过释法说理,让他们明白继续争吵最终将达不成调解,只有尽最大努力赔偿,才能取得对方谅解,使事情圆满解决。

    经过多次单独安抚,双方的情绪都有所缓和,终于能坐下来调解,很快便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方也很快履行了赔偿。王雪霜终于松了口气。

    王雪霜说,作为一名母亲、一名女性,对林红这样的当事人她感同身受,法官的关怀是她建立当事人信任、充分了解双方诉求,为接下来的审判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基石。

    勇于担当 细致入微

    作为一名仅有四年工作经历的年轻法官,经验不足是不可避免的短板,但王雪霜却从未因此而畏首畏尾,只要是分配给她的案件,她从不因为案件复杂、争议激烈而退缩,遇到难办理的案件,总是虚心向有经验的法官多请教,争取让当事人信服、让案件圆满解决。

    闫某是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与其他大多数被告人认罪伏法请求从轻处罚不同的是,闫某对其撞人事实坚决予以否认。他认为开庭时虽然公诉方出示了勘验笔录、鉴定意见、视频资料、证人证言等证据,可近30人的证人证言中无一人是直接目击者,监控视频也未拍到其直接撞击被害人的画面,因此起诉证据不具有唯一性、排他性,不能认定其就是肇事人,控辩双方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王雪霜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对案件近40项证据逐一进行严格审查,并多次勘查现场观察地理面貌改变情况、走访周边群众关联相关证人证言、多次进行现场实验准确掐算事故发生时间,由此仔细推敲出了各证据之间的关联,使各证据之间相互吻合、相互印证,终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为了能让当事人更加清楚审判依据,王雪霜在判决书中用了近15页文字,对相关证据的证明关联进行阐述。最终让双方当事人都得以信服。

    王雪霜说,作为一名刑事案件审判者,你的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影响别人的一生,因此压力很大,但是面对压力,如果你退缩了,那这个社会的正义又应该由谁来伸张呢?法院是社会矛盾化解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勇于担当,这不仅是法官的工作,更是法官的责任。

责任编辑:赵 娜     

文章出处:2016年10月31日《南阳日报》A7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