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娅,17年来敬业当法官,一年多来爱心做义工——

《南阳晚报》:用正义和爱帮助更多的人

发布时间:2017-03-03 09:04:13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法官牛娅(右一)认真接待群众来访 本报记者 高 雪 摄

    □本报记者 高 雪

    编者按

    自古“巾帼不让须眉”。为庆祝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本报特开设“庆三八展风采”栏目,报道各行各业女性的优秀事迹,以展现女性风采,致以节日问候。

    她,是卧龙区法院巡回法庭法官,办案认真,爱岗敬业;她,是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也曾是一名军嫂,拥有美满的家庭;她,还是市义工联合会的成员,致力做义工奉献爱心。她,就是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牛娅,曾被评为“市十佳法官”、“十佳义工”。

    忙的时候一天开了4个庭

    到卧龙区人民法院上班以来,牛娅从机要员、书记员、助审员到审判员,再到巡回法庭法官,她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书写着女性法官的风采。

    从小受检察官父亲的影响,牛娅内心热爱着司法工作,初上班时,牛娅充满了力量和对未来的憧憬。回想起第一次办理的民事审判案——抚养费纠纷案,牛娅至今历历在目。来自我市潦河镇的一名孩子因父母离异,孩子父亲组建新的家庭,母亲外出广东打工,孩子的抚养费一直得不到保证,和年迈的爷爷生活,经济拮据,生活很是艰难。在接手这个案子后,牛娅当即对孩子的父母双方家庭进行家访,并向他们开展思想工作,要求其支付抚养费。办案过程中,几次前往孩子母亲户籍所在寻找其母亲,最后案件得以圆满结案。这个案件让牛娅懂得了当一名法官在秉公执法的同时,融入爱心,竭尽所能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事后几年里,牛娅还会去看看那位孩子及其爷爷。

    2014年,牛娅总共办理各类案件164起,平均1.5天就要结一个案,包括开庭、会见当事人、调解、写判决书,最多时候一天开了4个庭,从早上开始到下午5点多才结束,中间连饭都顾不上吃。2016年11月,牛娅被调到巡回法庭,开始新的案件审理工作。她用敬业、专业的态度,诠释了一名法官的职责。

    “寻找一切机会让人们懂法守法”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以后在工作中还要加大普法宣传,让更多的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参加完3月1日我市庆“三八”表彰暨妇女工作会议后,牛娅真切地说,要寻找一切机会让人们知法、懂法、守法。牛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牛娅的丈夫曾是驻宛部队一名军人,作为军嫂,牛娅通过与战士聊天知道,他们大多来自农村,缺少土地财产、交通事故等方面的法律知识。牛娅就萌生了使法院和部队建立联系,为军人解疑释惑的想法。在她的努力下,法院与部队达成合作共建。卧龙区人民法院先后多次组织刑庭、民庭、行政庭和区优抚办到部队开展“送法进军营”、“在军营开庭”等活动。

    2016年在成为我市文明交通宣讲团的一名讲师后,她利用工作之余,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行普法宣传。

    “把爱传递出去,让它生生不息”

    2010年,怀孕中的牛娅因超负荷工作,患上了妊娠高血压住进医院。早产40多天的女儿,刚生下来体重只有3斤6两,并患有轻微脑瘫。初为人母的牛娅,既自责又愧疚,却不放弃希望。在她悉心照料下,女儿康复了,经过这段煎熬的日子,牛娅对医生、对护士、对所有帮助过她的人心存感恩,感谢他们给予的热心帮助。牛娅从女儿身上感受到孩子最需要关爱和呵护,心里念想着找机会把爱延展到其他孩子的身上。

    2015年8月,牛娅骑车上班途中,被一辆三轮车挂倒在地。出于好心,牛娅当场让对方走了,到医院一检查为趾骨骨折,要打石膏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牛娅看到很多车祸伤者,因为案件没判决拿不到赔偿在医院耗着,每年都要审理大量交通事故案件的牛娅想到这儿,心里很难受,提前拆了石膏拄着拐杖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这也激发了牛娅要马上行动起来,去帮助更多的人。10月份的一天,牛娅加入了市义工联合会,开始了义工之路。

    去福利院、进学校,牛娅毫无私心做义工,帮助老人、孩子。现在全家齐上阵,7岁的女儿和丈夫也参与其中。“我一直觉得,对于每份关爱,最好的保温办法就是把这份爱传递出去,让它生生不息。”

    在法官、义工身份中转换自如的牛娅,被评为全市优秀法官、南阳十佳义工、市第二届十佳法官,获市五一劳动奖章,并荣立个人二等功。②2

责任编辑:赵 娜     

文章出处:2017年3月3日《南阳晚报》W3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