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出生了,父母取名“磊”,意为结实。也许对于那个时候的孩子来说,健康成长已是全部心愿。那一年,当我躺在父母的怀里嗷嗷待哺时,在遥远的中国东南海边,邓小平在告别一个因改革开放而富起来的渔村时,抽了一口烟沉思着说:我们国家大,情况复杂,至少要到本世纪末,还要再努力奋斗50年时间。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那时,对于这个刚找到正确方向的国家来说,她和我一样,急需的是坚强和成长。而邓小平,就像是这个国家的父亲,带着我们在艰难的日子里朝着希望狂奔,风雨兼程心无旁骛。14年后的2008年,在汶川,当我们的国家总理温家宝拎着一个遗失的书包站在一片废墟上,眼里噙满了泪水双手颤抖的时候,他,更像一个慈祥而温厚的母亲看着自己受伤的孩子。中国强大了,但灾难却并不因为这个国家淳朴的人民而远离。此时的中国,在富裕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人民的关怀和温暖,因为,我们开始懂得,和这个国家休戚相关的,不仅仅是一个政党,更是13亿,经历了太多苦难,亟待体恤的人民。
同样的国家,同样的党,却有着不一样的执政理念和方向。六十年,我们走的越来越稳健和成熟。
1991年,我开始上入学。那个时候的精神生活是枯燥的,文化娱乐少之又少。也许正是因为这样,那一年,一部台湾电影开始在中国这片大陆上迅速蔓延,万人空巷。而我的母亲也竟然破天荒地给老师请了假带我去看。当然父亲是不太乐意的,除了是责怪母亲耽误我的学业之外,更可能是因为这部影片的名字,那部电影叫《世上只有妈妈好》。那个时候的童年和中国,在我的眼里,和家里的电视机一样,是黑白色的——单调,乏味,严肃而沉闷。而2009年,我电脑里的电影已经让我目不暇接,中国的文化使者也开始在世界各地大放异彩,在全球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的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时代精神,也征服了越来越多的老外。08年的奥运会,更是让整个世界都对中国刮目相看!这个时候的中国不仅从我记忆里的黑白色开始变的五彩斑斓,也变得更加真实和亲切,让我为能在这片辽阔而富有活力的土地上成长,而感到满足和骄傲,更感到,幸福。
同样的民族,同样的家庭,却有着不一样的时代氛围和文化。六十年,我们走的越来越幸福。
1993年我读小学三年级,开始垂涎学校小卖部里的玩具手枪,而零花钱是无法满足这种奢望的。好在,家里有鸡蛋。那时的鸡蛋有着和钱一样的支付能力。也是在那时,我记住了一句当时在大街小巷,在午后黄昏,被很多小贩广为流传的吆喝:粮票换鸡蛋!当然,那时的我不可能知道,在那一年的宪法修正案里,确立了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和个体户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方兴未艾。而到了2004年,我有了人生中第一张信用卡,之后开始的电子支付、网上银行、虚拟货币,在线购物,我可以坐在家里买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东西,和远在英国的同学视频通话,聊起童年的记忆,想起当年在小卖部用鸡蛋换玩具手枪的时光,一阵恍若隔世的感觉,涌上心头。
同样的感情,同样的人群,却享受着不一样的物质生活和舞台,六十年,我们走的越来越富裕。
2004年,我大一,那年的国庆节我一个人背着书包去北京看高中时代的好友,最重要的计划是去天安门看升旗。为了能在最精确的时间看到升旗仪式,前一天晚上我们在广场守了一夜。当然,那天早上我们第一时间看到了从地平线上跃起的太阳。当五星红旗被第一缕阳光覆盖的刹那,我睡意全无,突然间清醒和紧张,觉得神圣而心情澎湃。那个时候我觉得,中国好像离我很远,远到我要千里迢迢赶到北京去看升旗,因为觉得在那里的人决定了中国的方向,决定着中国的命运,那才是离中“中国”最近的地方。而4年后的2008年,当我站在方城法院的国徽下面,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参加每天的升旗仪式时,我看到身边这些穿着法官服,平凡却又庄严的法官们,看到他们虔诚地注视着国旗时,我突然明白,其实中国离我们很近,近到其实中国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胸前的国徽里,在我们每天面对的百姓的眼中,在我们所作的每一个判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我们也同样决定着中国的命运,因为我们都在为这个国家,为这片土地,而燃烧我们的青春和热情!
同样的新世纪,同样的热爱,却有着不一样的感悟和奉献。六十年,我们走的越来越众志成城。
如果可以,让我再活五百年,不为了长生,只为了见证祖国的昌盛;
如果可以,让我永远年轻,不为了享乐,只为了奉献我的青春;如果可以,让我的眼眶永远湿润,不为了流泪,只为了感激这个美好的时代和中国!
愿我的祖国一切安好,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