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眼前从天而降的法官鲁阿姨一行,王翔先是惊喜转而泪光闪烁:“鲁阿姨,真是没有想到你会跑这么远来看我!我服刑以来,父母都从来没有看过我,我一直感觉我是一个多余的人,从来没有奢望过谁会来看我、关心我,谢谢您,让我体会了母爱般的温暖,我今后一定好好服刑,学习一门技术,争取早日出去,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017年11月8日,河南省洛阳某监狱会见室,服刑人员王翔(化名)在见到新野县人民法院少审庭庭长鲁丽君后,感动地声泪俱下。
这事还得从一封信说起,10月份的一天,新野法院少审庭庭长鲁丽君在上班时,接到了一封从洛阳某监狱寄出的挂号信,拆开一看原来是今年5月4日审理的一起盗窃案的被告人王翔寄来的,信中王翔象和母亲倾诉般的,道出了对亲情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对生活的迷茫,对未来的恐惧……,作为有多年少年审判工作经验,从不放弃任何一个被告人的法官,鲁丽君面对着信陷入了沉思……
写信的王翔,在两岁时,父母离异,与母亲长期失去联系,父亲忙于生计把他长期托付于亲戚家。在小学时聪明肯学的王翔学习成绩每每都在级段前列,但是由于寄宿的亲戚家庭发生变故,他不得已失学了。亲情的缺失,家庭的缺管,使他在青春叛逆期时结交了一些自以为关心他的“朋友”。结果是和这些所谓的“朋友”一起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在七年的时间内,他屡犯屡判累计获刑近十四年,美好的青春年华被严重透支!新野法院在2017年5月审理了一起他曾伙同他人犯下的盗窃漏罪。由于惊诧于他年纪轻轻却已罪罚重重,鲁庭长以少审法官敏感的触觉,细心地挖掘他的成长史,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教育缺位的受害者,尽管审理此案时他已25周岁,鲁庭长主持审理时依然对他很耐心地做了法庭教育工作,“他也只是个犯错的孩子,教育好了以后还有希望。"鲁庭长这样想。而王翔经过这次寓情于法的审理,也感悟颇深,当庭表示回监狱后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重新做人,回报社会!
王翔本是个聪明、好学,也曾上进的孩子,走到今天完全是由于家庭亲情关爱的过度缺失造成,从两岁那年起,他几乎就成为了一个有爸有妈的孤儿。今天能写信给自己,其一他思想上遇到了新问题,其二更重要的是在极度迷茫和困惑时把自己当成亲人来倾诉内心……
鲁丽君在经过多重考虑下,认为有必要对这个命运坎坷的孩子进行面对面的回访帮教,同时还要送去他最需要的一份爱心和温暖。于是,精选了励志书藉、钢笔字贴和保暖衣裤后,11月8日,鲁丽君一行途经四市,来回奔波千里,到洛阳某监狱,对王翔进行了回访,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新野法院少年审判庭自2010年成立以来,通过围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共审结涉青少年犯罪刑事案件200余件。做到件件庭前走访了解成长史,庭审时有针对性进行法庭教育,判后定期和适时回访。2016年根据河南省高院对少年审判庭受理案件范围的调整,少审庭业务范围扩大到20岁以下所有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为了提高庭审教育帮教效果他们设计了专门的征求意见表,每一庭开过都会征求他们的建议,收集到有效建议二十余条予以改进庭审教育工作形式及内容。此外他们在庭审后会根据青少年被告人的具体心理状况,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疏导;还利用新媒体微信群加强对判处非羁押刑的青少年被告人进行判信结合的帮教,取得良好效果。近几年所判处的青少年犯,无一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