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人大代表、新野县人民法院少审庭庭长鲁丽君,与未成年人打交道7余年,始终扮演着“法官阿姨”的角色,总是尽一切可能为那些迷失的孩子提供帮助。她说,“帮助这些迷途的孩子,改过自新,重返社会,总会给自己带来欣喜,是一件值得骄傲和欣慰的事。”
微信帮教,搭建心灵之桥
对于未成年的挽救帮助,审判结案不是终点,而是帮教工作的开始。曾经失足的孩子更容易自暴自弃,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容易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为此,她创设了“阳光少年”微帮教群,和判处非羁押刑的青少年建立起网络沟通平台,与这一群特殊的少年搭起心灵彩虹之桥,帮助其解决法律的、心理的乃至生活中的难题。对有求学就业需求的未成年犯,为他们联系学校或工作单位,为他们创造较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再次犯罪。而那些受帮助的孩子,也会投桃报李,很亲切地把她当做自己的“法官阿姨”。因为加群少年各自特殊情况,细心的鲁丽君建立群规,要求群内所有少年都使用昵称,除群主外,与其他好友相互之间不能私自联系,如果有需要联系的,必须通过群主联络,保障每个少年的个人隐私和交友安全。
群内的成员小余正处于青春期,对现在的感情生活及以后的生活目标处于迷茫阶段,鲁丽君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主动以“拉家常”的形式与其谈心聊天,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他明白现在的困难,谁都会遇到,不要害怕、沮丧,很快一切都会过去的,要坚强的面对生活。小余感动地说:“谢谢鲁庭长,平时我心中的苦闷都不知道和谁说,是你给了我诉说的机会,还给我指明了方向。”
通过扎实用心的帮教工作,新野目前失足青少年重新犯罪率为0,因迷茫而犯错的孩子们在鲁丽君、新野少审法官及社会关怀帮助下,正一步步愈加坚定地迈向生命中的阳光大道。
义务宣传 关爱青少年成长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最好的呵护,却不是失足后的挽救,而是事前预防,未雨绸缪。”孩子们的心智尚未成熟,不懂法律,所以普法非常重要。近半年来,少年犯罪有向偏僻乡村发展的趋势,鲁丽君先后组织新野县域较边远的乡镇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系列普法活动,以法院开放日、新闻发布会、电视宣传片、口袋书、失足青年现身说法、巡回法庭、法制课、宣传版面、调查问卷及活动回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二十余次,涉及学生及家长九万余人,做到农村校园学生、教师、家长普法全覆盖。
为了提升送法进校园、法治教育的层次、效果,鲁丽君专门让演讲人员参加了普通话、文明礼仪的培训,以及APP、音频、视频等电子文件制作的学习。在宣传准备阶段,根据学生年龄阶段、校园热点问题,严扣“演讲稿”质量关,力求演讲稿内容生动形象,以多案例、多互动的形式,与校园现象相结合,吸引学生们得注意力,让学生在案例中学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审理一起青少年盗窃的案件中,鲁丽君通过庭审教育阶段中了解到被告人赵某从小小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严重缺失家庭温暖,16岁,花一年的年纪,他选择了流浪,并结识了一些所谓的“朋友”,上了犯罪道路,从而足便一发不可收拾,从2010年到2017年七年时间里,他因伙同他人多次做案被四次审判,刑期累计达到十三年七个月!针对这种现象,她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呼吁家长外拼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时,别忘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不知误入歧途。精神贫乏比物质贫困更可怕,只有精神富足才能保证物质条件稳步发展。
温情审判 让法律充满温暖
在少年刑事审判工作中,鲁丽君坚持从庭审形式及判决结果上,充分运用多年的改革成果,如坚持圆桌审判、庭前调查、法治教育,在定罪量刑上充分运用对未成年被告人从轻、减轻处罚及能适用非羁押刑的尽量不适用羁押刑,不公开审判及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等一系列措施;坚持温情审判,尽可能做到对未成年被告人自信心保护等方面心理救治,及时鼓励其树立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今年1月份,16岁的李某,因伙同他人携带工具入室盗窃,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投案自首。通过庭审前调查,李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不接受管教,长期以来,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加上受到社会不良青年的蛊惑,初中没上完便辍学在家,与“哥儿们”浪迹于社会。看到法官、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与自己团团围坐,原本紧张不已的李某顿时放松下来,面对从法律讲到道德、从社会讲到亲情的鲁丽君庭长,一直沉默的李某开始流着眼泪表达自己的心情。
庭后,具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鲁丽君从李某敏感的内心感受入手,真诚开导,让李某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能更彻底地悔过自新。鲁丽君说:“作为法官,我们有责任带迷途少年找到回家的路。”
考虑到李某系未成年人,经别人提议,一时兴起参与盗窃,未伤及他人,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系初犯、偶犯,事后主动投案,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具备家庭帮教条件,通过感化、教育完全可以达到挽救改造的效果,因此对李某判处罚金2000元,采取了非羁押型。
拿到判决书后,李某的父母哭着要给法官下跪。李某憨厚老实,开始笑对生活:“是法官给我带来重生的阳光。”
千里奔波,送温暖助其重塑人生
今年10月份的一天,鲁丽君在上班时接到了一封从洛阳某监狱寄出的挂号信,拆开一看原来是今年5月4日审理的一起盗窃案的被告人王翔寄来的,信中王翔象和母亲倾诉般的,道出了对亲情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对生活的迷茫,对未来的恐惧……,作为有多年少年审判工作经验,从不放弃任何一个被告人的法官,鲁丽君面对着信陷入了沉思……
王翔本是个聪明、好学,也曾上进的孩子,走到今天完全是由于家庭亲情关爱的过度缺失造成,从两岁那年起,他几乎就成为了一个有爸有妈的孤儿。今天能写信给自己,其一他思想上遇到了新问题,其二更重要的是在极度迷茫和困惑时把自己当成亲人来倾诉内心……
鲁丽君在经过多重考虑下,认为有必要对这个命运坎坷的孩子进行面对面的回访帮教,同时还要送去他最需要的一份爱心和温暖。于是,精选了励志书藉、钢笔字贴和保暖衣裤后,11月8日,鲁丽君一行途经四市,来回奔波千里,到洛阳某监狱,对王翔进行了回访。望着眼前从天而降的法官鲁阿姨一行,王翔先是惊喜转而泪光闪烁:“鲁阿姨,真是没有想到你会跑这么远来看我!我服刑以来,父母都从来没有看过我,我一直感觉我是一个多余的人,从来没有奢望过谁会来看我、关心我,谢谢您,让我体会了母爱般的温暖,我今后一定好好服刑,学习一门技术,争取早日出去,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鲁丽君,在工作中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又兼具女性善良、细心特质,既是一位牢记使命、认真履职的市人大代表,也是一位严明办案的法官,更是一位大爱无疆的“慈母”,以神圣的职业责任感、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呵护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用真情和爱心谱写了一曲曲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