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野县人民法院党组的领导下,溧河铺法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多措施拓宽纠纷解决机制,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巡回审判 普法实现零距离
“巡回法庭就是好,在家门口就为我解了烦心事!”2017年7月15日,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在新野县溧河铺镇屯头村公开开庭,经法官耐心调解,七十多岁的王大娘终于得到妥善安置。
王大娘年过七旬,本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可是子女们因为老人岁数大了,不好伺候,都不愿意赡养老人。溧河铺法庭的办案法官考虑到,现在农村地区子女不赡养老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决定将庭审现场直接搬到村里。庭审后,经法官耐心调解,子女们纷纷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承诺将轮流接王大娘到家中进行精心赡养,这场设在家门口的现场普法,也让村里的老百姓纷纷点赞。
“处理好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这些案件,说服力最强,群众也最心服口服。”巡回审判结束后,溧河铺法庭庭长何霞道出了活动的初衷。
近年来,溧河铺法庭通过巡回法庭的形式,在审理赡养、抚养、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案件时,将庭审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在群众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使巡回审判成为法制宣传、司法便民的新窗口,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审判效果。
源头化解 诉前调解止纷争
“每天都要开庭,多的时候一天6个庭审。”何霞说,逐年上升的案件数量,给他们基层法庭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作为溧河铺法庭仅有的1名员额法官,阅卷、开庭、写判决、接待当事人……几乎占满了她的全部时间。
为减轻当事人诉累,促进家庭邻里和睦,溧河铺法庭不断强化诉前调解工作,注重以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多亏了法官用心调解,才让我们这个家破镜重圆。”2017年9月份,李某带着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法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2016年8月,辖区内李某跟丈夫感情不合,想要起诉离婚,法官调查得知,李某面部有大面积黑色斑块,长期受丈夫和子女歧视,痛不欲生。为化解矛盾,承办法官对李某适时进行了心理疏导,对李某的丈夫进行批评教育,找到孩子学校的班主任与孩子谈心,最终促使李某和丈夫重归与好,撤回了离婚起诉。
“你们不仅仅挽回了一个家庭,还治愈了我的心灵创伤,让我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李某多次对承办法官感激地说。
通过进行诉前法律教育、道德指引、心理疏导以及制定耐心细致的调解方案,辖区内大批矛盾被化解在萌芽状态,2017年,溧河铺法庭家事审判案件调撤率始终保持在65%以上。溧河铺法庭先后被授予十佳法庭、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优秀法庭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