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那会儿,通过统一考试被镇平法院录取,分配到基层人民法庭。工作的第一天,我发现自己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前任”遗留下来,写着 “听当事人把话说完”几个字的纸条。当时,也没把它放在心上。
直到那次接见当事人之后,我才知道这句话对法官的重要性。那是个冬日的早上,我刚坐到办公桌前,就听到一离婚案件的女方当事人刘女士喊着要见我,我连忙出门迎上去,并告诉她,案子还没开庭,有啥事能否等开庭时再说。有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法官最忌讳的就是见一方当事人过多,这样就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判断,对另一方当事人也是不公平的。虽然我百般解释,但刘女士就是听不进去,非要到办公室向我诉说详细情况不可。无奈,我只好让她继续说,刘女士所说的,和前几次来说的一样,无非是自己这么多年在家中如何辛苦,为整个家庭如何操劳而丈夫和婆婆又如何错待自己之类的话,并且类似的话那天又反复说了两三遍,说道第四遍的时候,我渐渐失去了耐心,就打断她的话说:“同样的话你今天都说三四遍了,再说了家里生气难道都是你丈夫和婆婆的错?一家人之间要相互包容,记着别人的好,宽恕犯下的错,这样才能和睦!”
没想到,我的一番话却引起了刘女士的不快,大声对我说:“你小伙娃子懂得什么,一定是他们来给你说了什么,或者得了对方什么好处,要不咋能说我不对呢?”紧接着就是一顿痛斥。
初为法官的我对这样一顿劈头盖脸的无端指责确实有点接受不了。这时,听见刘女士吵声的庭长过来,把刘女士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过了好一阵子,刘女士才出来,并又回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小兄弟,不好意思,我正在气头上,话说得过了,你别放在心上,刚才和你们庭长又说了说我的遭遇,现在心里好受多了。”紧接着又是一堆宽慰的话,随后就走了。
我正在纳闷为啥经庭长的一番开导,刘女士怎么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这时,庭长走了进来对我说:“小王,刚开始办案,性子不能太急,有些本本上的东西在基层要学会灵活运用,当事人既然到我们这里来,都是带着气的,要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就像刚才那位,我一个大道理也没对她讲,只是耐心的听她把想说的话说完,气顺了,就不会给你吵了。”庭长一摊手接着对我说。
对呀,要耐心听当事人把话说完。到此时,我才又想起玻璃板下压的那张字条。
在随后的办案过程中,我就开始有意无意的去尽量做到这点,当事人说话时,无论手头的活再忙,都会放下来耐心地听他们把话说完。即便是后来不从事业务工作了,接待当事人过程中,也都要求做到这点。而一些当事人在你耐心地倾听后,即便问题没有解决也很感激,“今天来给你说道说道,我这心里可敞亮多了!”几乎也成为我所接待的每一位当事人临走时经常说的一句话。
渐渐地我也真切地明白了“听当事人把话说完”这句话对一个法官的意义,当事人到法院来都是带着气的,他们需要的也许不是法官的评是论非,而是一丝一吐为快的快慰,哪怕是法官能够耐心的听他们把话讲完,而法官也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为更好化解矛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