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没有锅,办公没有桌,睡觉没有窝”,一句顺口溜道出上世纪80年代法院的样子——

《南阳晚报》法院沧桑巨变 折射祖国飞跃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30 17:43:57



    南阳中院 宋相国

    我是一名法官,经历了开庭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从30多年前在狭小的两间会议室开庭到租剧场会场、电影院开庭,再到现在的宽敞明亮的数字化多功能审判庭,这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啊!

    我见证了祖国母亲从一片废墟中站起来,带领她的子女们发展的历程。

    上世纪80年代:下乡办案靠的是两只脚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的法律开始颁布实施,依法治国成为法制建设的主旋律,公、检、法得到了恢复,百废待兴,此时我走上了审判岗位。

    那时法院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吃饭没有锅,办公没有桌,睡觉没有窝,下乡办案靠的是两只脚。”那时,我在一个山区法院工作,这几句顺口溜就是当时全国大部分基层法院的真实写照。我所在的县法院,破旧的两层小楼上挤着公、检、法三个机关,外加一个消防队,法院仅有的几间办公用房,还分散在三个不同的地方,距离一公里远。

    在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法院没有伙房,我们就到公安局搭伙;办公没有桌也好办,我们八个人一张桌,一人一个抽斗;工作时间到看守所提审或下乡调查,睡觉没有窝,我们就几个人挤在一间寝室里;下乡办案靠的是两只脚,骑着自行车满乡下跑着办案。

    那时,我们下乡办案自行车后还托着个包,包里装着卷宗和铺盖,有时还带着换洗衣物。当时,刑事、民事没有绝对分开,下乡一转就是几天、十几天,几个案件的证据工作一路核对过,找不到这个案件的证人,就去找那个案件的证人,每个案件都要见证人,都要复核取证。看现场,当着证人的面丈量现场,甚至挖地三尺,总想把案件办成铁案。那时候有句口头语:“把案件办得四脚落地才放心。”

    现如今:多功能法庭宽敞明亮

    有时为了找证人,中午饭到下午两点多才能端上碗。晚上睡觉有时在大队部,有时在粮食仓库,或者是学校的教室里。群众也很欢迎干部们被安排在自己家就餐,群众吃啥,干部吃啥,从不讲条件。我们身上装着粮票和现金,在群众家里就餐,当餐结算清楚,每顿用餐每人大约半斤粮票两角钱。

    我们目睹了国家法制建设日新月异,刑法、刑诉法已经进行过几次大的变动修改,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看到目前法院有了办公场所,办案车辆一排又一排,建起了标准化的审判庭、高清审判数字法庭、数字化审判管理系统、诉讼风险智能评估系统、诉讼智能生成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应有尽有,办公办案条件不断改善,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责任编辑:fb    

文章出处:8月29日《南阳晚报》06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