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令:牢记初心使命 强化责任担当 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9-09-05 15:26:32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政法机关,如何开展好主题教育,如何把主题教育和开展好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并把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需要进行深入思考。

    一、深刻领会初心、使命内涵,激发高质量做好司法审判工作的原动力

    在汉语中,“初心”意指最初的愿望。从词源上看,“不忘初心”一词,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说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发心,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宋代苏轼在上奏给宋哲宗的《杭州召还乞郡状》中写道:“臣若贪得患失,随世俯仰,改其常度,则陛下亦安所用。臣若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则群小侧目,必无安理。”由此可见,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忘初心”意为一种对精神的坚守和对理想的追求。

    对我们人民法院来说,深刻领会把握初心使命内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要悟初心。什么是初心?“初心”就是人最初的理想与追求,是人生起点的希望与梦想,事业开端的承诺与信念,面对困难挑战时的责任与担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因为没有“初心”就没有理想信念,没有前进的动力。首先说作为一般人的初心。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初心,纳兰性德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我们每个人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时候,初心大概相同,或想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或想有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或想在平凡充实中度过一生,总的来说初心都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在这个价值多元、物欲横流的时代,初心常常被我们遗忘。我们需要经常回头望一下自己的来路,回忆起当初为什么启程;经常让自己回到起点,给自己鼓足从头开始的勇气;经常纯净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双澄澈的眼睛。其次说作为人民法官的初心。每一个法院人刚入职时,都会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何入院”,二是“进院如何”,前一个问题关系入院的初心,即动机问题,后一个问题关系入院后的使命,既目标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大部分人的回答应该都只有一个,即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与追求!我们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人,是司法者,是法律的践行者和维护者,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职业群体。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推动社会法治的完善,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后说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什么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推动国家和民族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这个初心与使命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历经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在九十八年的风雨历程中,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总的来说,对于初心,需要时时勤叩问;对于使命,需要铁肩担重任。初心和使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就体现在能否不断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让自己的信仰更加纯粹、脚步更加坚定。

    二是要守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如果我们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就不能正确地对待现实,也就没有未来。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在1921年嘉兴南湖红船上酝酿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刻,肯定都怀揣着为中国人民解放和为党牺牲一切的伟大情怀,但是几十年以后,他们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归宿:第一种是真正走到最后,比如毛主席、董必武等,成为我们民族的“指路明灯”,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路人,还有献出生命的邓恩明、李汉俊、何叔衡、陈潭秋等。第二种是当初也有一些初心和理想,但是遇到困难的时候犹豫了,比如李达、刘仁静、包惠僧。第三种就是遇到一点困难就当叛徒,背叛了人民,包括张国焘、陈公博和周佛海。由此可见,初心不能忘,忘记初心就意味着党性褪色;初心不能改,改变初心就意味着信念动摇;初心不能丢,丢失初心就意味着背叛誓言。因此我认为,“初心”必须坚守,没有坚守,所谓的“初心”就是一种空想、一种幻想。

    三是要践行初心。《荀子•儒效》有云:“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邓小平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由此可见,初心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口号”,而是要用实干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对于我们法院来说,司法工作是在具体执行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党委的决策部署,我们接触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干的工作也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案件。因此,无论我们对“初心”、对“使命”理解得多么清楚,最终都要落脚在“干”。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自觉认真开好每个庭、做好每次调解、制作好每份裁判文书;从提高自身修养做起,遵守司法礼仪,努力工作中做到让群众满意;从严格依法行事做起,不徇私枉法、不枉法裁判,自觉树立人民法官良好形象。对此,总书记的要求也很明确,强调守初心、担使命,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到找差距、抓落实上。不干,“初心”再美好,“使命”再伟大,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二、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摆问题和不足,是人民法院践行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具体要求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变革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要教育党员干部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检视反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切实把问题解决好。”突出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领导干部班子和党员干部政治、思想、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对于我们人民法院工作来说,坚持问题导向,必须敢于正视问题。树立强烈问题意识,就如同牵住了“牛鼻子”、抓住了“衣领子”,就能以问题导向破解法院工作中的短板,就能以重点工作带动司法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立足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业务能力、司法水平、纪律作风等方面,都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转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中,自然包括对法律服务保障能力水平提出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中,司法事业、司法工作、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同样需要在发展进程中不断改进和解决。

    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初心使命推动工作再上台阶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对人民法院来说,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全体干警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具体要做好几下几点:

    (一)坚定理想信念,在拧紧思想“总开关”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于人民法官来说,我们身负定分止争、维护公平正义的重大职责,既经常处于各种矛盾纠纷的漩涡之中,又免不了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对于我们司法工作人员更是有重大意义。那么,怎样去坚定理想信念?一是要在学思践悟中夯实理想信念的根基。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党史、国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负责上。二是要把理想信念与做好正在做的事情上统一起来。理想信念从来不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而是根植于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如同阳光空气须臾不能离开。对于我们司法工作人员来说,要牢记总书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嘱托,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本职工作,用一个个出彩汇聚成多彩,用一步步出彩凝聚成重彩。三是要在关键时刻和利益诱惑面前经得起检验。在关键时刻和利益诱惑面前,定力是否坚定、纪律是否严明、廉洁是否过硬等,都是对理想信念的检验。对于我们人民法官来说,要坚决挺起精神脊梁,始终经得起这样的检验。

    (二)提升政治站位,在践行对党绝对忠诚上见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对党忠诚的内在要求。对我们人民法院来说,对党忠诚首要的就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人民法院的绝对领导。对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认识: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党的绝对领导是做好司法审判工作的根本保证。从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短板弱项及发生的一系列问题看,更加需要强化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夯实党的政治根基,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支持包括人民法院在内的司法机关依法公正独立行使职权,并发布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问责制度,杜绝领导干部违法插手案件的现象。问题在于我们在审判实务中没有不折不扣地落实好,非法过问案件登记制度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三是要充分认识到,没有不具有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的法治。在司法审判中必须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注重政治效果,考虑政治影响,善于从政治角度、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角度、从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角度分析处理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把政治融入具体的审判执行业务中。对西方的所谓“宪政”“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必须坚决抵制,这是个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不能有半点含糊。

    (三)要坚守司法公正价值取向,在提升司法公信力上下功夫。今年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重要文章中指出,“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重要论断,是因为这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总书记、党中央对政法机关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总要求。为努力实现这一要求和目标,在我们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该做到: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新要求,依法履行职责,努力维护公平正义。二是要牢记“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的道理,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坚持放权与监督并重,落实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责,健全“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公正高效廉洁司法。三是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无缝隙无漏洞的审判监督管理体系,确保权力在法定轨道上和“制度笼子”内正确行使;强化依法裁判意识、程序意识、审限意识、公开审判意识,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和法律检验的铁案。

    (四)要牢记根本宗旨,在践行司法为民上见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突出强调要将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将党的主张和群众意愿贯通起来,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对我们人民法院来说,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在具体落实方面,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为民情怀,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站稳群众立场,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增强群众工作能力。二是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方向,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执法办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坚持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判断和衡量法院工作的根本标准,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妥善审理涉农民工工资、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领域涉民生案件,巩固好“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公开透明、智慧精准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

    (五)要立足本职工作,在服务大局上有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政法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变,捍卫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使命任务不能变。”总书记所提出的这“两个不能变”,是对政法事业从诞生、发展到不断成熟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政法工作的纲和本。保障、维护、服务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司法审判重要的职责使命,我们必须不负使命,忠实履职。对此,一是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从国际形势、国内形势、科技发展三个方面对政法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深刻分析,要以敏锐的政治眼光,高度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形势的重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二是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找准服务保障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在维护社会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好三大攻坚战、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保护、服务“僵尸企业”破产处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三是要处理好依法办案和服务大局的辩证关系。一般情况下,依法办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就是最好地服务大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审判执行中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裁量空间,我们在作出判断时,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在处理重大敏感案件时,要注意听取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意见,精确把握社会稳定大局、社会影响、政治影响。

    (六)加强队伍建设,在铸造法院铁军上下真功。在今年全国政法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任务。”突出强调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对我们法院队伍建设来说,就是要围绕“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十二个字,一是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提升革命化水平。要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旗帜鲜明、敢于亮剑,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在体制机制改革面前勇于涉险滩、啃硬骨头。二是坚持把从严管理贯彻到各方面,提升正规化水平。要根据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以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健全职业道德准则,完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强化内在养成与外部约束相结合,教育引导干警加强个人修养,注重日常养成,自觉用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三是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提升政法队伍专业化建设水平。要注重培养专业精神,引导广大干警树立崇尚法治、恪守良知、理性公允的职业品格,精益求精,努力钻研业务,把每一项工作做好、每一次服务搞好,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四是坚持健全职业制度体系,提升职业化水平。要完善法院内部分类管理制度,对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行政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奖励符合各类人员职业特点的奖惩机制。

    (七)增强底线意识,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下苦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决反对公器私用、司法腐败”,强调要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把司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对我们人民法院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我作为主要负责人将担负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查找整改存在问题、带头排查廉政风险点、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坚持重点风险防范,保持查处的高压态势。坚持源头预防,深化标本兼治,强化各部门、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有效预防廉政风险。二是要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时刻防范“四风”隐形新动向。准确把握“四风”问题呈现“显性减少、隐性渐深”新特点,坚持不懈查纠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执行规定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对隐形变异的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的快查快办,营造法院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三是要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严惩司法腐败,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把利用腐败潜规则进行权钱交易、在办案法官与案件当事人之间充当诉讼掮客的作为从严查处的对象,严厉打击,绝不姑息。对违法违纪问题,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绝不徇情护短、绝不心慈手软,真正做到不遮丑、不护短,严惩害群之马。

    (八)忠诚履行职责,在提升工作执行力上有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要求我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和历史担当,在真抓实干上给我们树起了导向、立起了标杆。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法官来说,更是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做好执法办案各项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十分必要、正逢其时。我们要对标“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将抓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通过主题教育,真正把队伍带好,把工作干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新发展。

责任编辑:fb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