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朝荣 特约记者 刘亚磊 通讯员 郑娜
40岁的刘沛现任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员额法官,他从事审判工作的9年时间承办了400余件刑事案件,没有一起因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和改判。今年上半年,刘沛的结案数和办案质效在全院刑事审判员额法官中均为最高。曾多次荣获“全市优秀法官”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18年被评为“全省法院优秀办案法官”和“全国法院办案标兵”。
勇做扫黑除恶“急先锋”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了扫黑除恶合议庭,刘沛被选入其中,负责承办和参与合议案件,并指导辖区内所有涉黑涉恶犯罪案件。
2018年初,刘沛承办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后南阳市首例涉黑案件。“该案涉及27名被告人、共7个罪名,犯罪时间跨度长达7年,卷宗60余册,阅卷、提审、撰写文书任务非常重。”刘沛告诉记者,此类案件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压力非常大。他每天加班加点阅卷,到看守所对被告人进行提审,认真审查证据材料,主动联系辩护人听取意见……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量审结该案,把一宗社会影响较大的重案办成了铁案。
“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他经常不知疲倦,不仅白天忙一天,还经常加班到深夜。”刘沛的同事孙锐说起前段时间办理涉黑涉恶案件的场景时深有感触。对此,刘沛说:“涉黑涉恶案件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老百姓深恶痛绝,作为刑事法官,我们有责任尽快审理结案,早日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于法,还一方安宁。”
2018年至今,刘沛已先后承办了常某等35人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案、关某等16人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案、吕某等人涉恶势力犯罪团伙等一批涉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特别是夏某等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入选了河南省高院典型案例。
沉着冷静 既办案也普法
“谦虚谨慎、沉着冷静、胆大心细”,翻开刘沛的笔记本,这几个大字工整地写在醒目的位置,他说这是给自己定下的基本工作准则。
2018年,刘沛承办了一起非法集资案件,该案涉案被害人较多,一部分被害人要求对被告人重判,一部分被害人要求释放被告人还钱,双方为此多次到市中级人民法院门口聚众上访。
非法集资案件涉案人数较多,若处理不当还有可能引发当事人的过激行为。为了使矛盾妥善解决,刘沛主动通知被害人到一审法院进行判前答疑。到了约定的时间,被害人来了有百余人,围在法院门口吵闹,互不相让,各持己见,场面混乱,严重影响了法院正常的办公秩序。刘沛见状,说服他们以村组为单位,选出代表集中反映诉请,然后让每个代表分别对他们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并一一进行答复。直到中午12点多,围在法院门口的群众才满意地散去,最终该案圆满审结。
“审判再公平,也不可能让每个当事人都满意。群众心里有怨气,情有可原,法官办案不能只求案结,更要普法,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将法理讲清楚。”刘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