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是一个让人倍感自豪,催人奋进的年份。70年光荣与梦想,70年经典与传承,70年旧貌换新颜。70年来,人民法院与共和国风雨兼程、一路相伴,一同走过全民建设的激情岁月,一同走过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进更加昂扬向上的新时代。回顾70年波澜壮阔的奋进历程,每一位法院干警都投身到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每一个法院的影像都如同汇聚大河的水滴,反射着时代的镜像。这些文字和图片既是对时光的纪念,又是记录历史最为真切的档案,法治中国正在一代代法律人的接力中呈现。
1
从20多岁的青葱小伙到60多岁的华发老人,社旗法院退休老法官用最美好的时光见证了基层法院的成长历程。
景文来,1981年从部队转业到社旗县人民法院工作,2011年退休,现在法院编写院史。在法院工作的三十年,亲身经历与见证了社旗法院的成长与变化。看到院内整齐停放的一辆辆警车,老景法官感慨:“当年,俺们外出办案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风吹日晒雨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有的乡镇位置偏远,为了一个案件,要住在乡镇小旅馆好几天,处理完了再骑车回法院制作文书。交通不便,通讯落后,法制宣传方式方法也受限制,老百姓不懂法,有些案件要骑着自行车跑很多趟去调解,办案效率就比较低。”
回想当年,审理案件过程中,庭审记录、判决书等各类材料都是办案法官和书记员手写完成,判决书也是老式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出来,再用人工的油印机一页一页地印出来。到90年代后期才有了电脑打印,逐渐更新印制设备。现在每个办公室、审判庭都有了电脑、打印机,庭审记录也全部打印,还用上了语音转换设备,老景法官对于这些变化感受特别深刻,“相比当年,办公办案条件真是天壤之别。”
2
陈国启,1977年参加工作,2016年退休,退休以后在诉讼服务中心做诉前调解工作。说起社旗法院的变化,印象深刻的是:当年法院条件落后,没有空调,夏季动辄一身汗,骑车外出办案真不容易,现在是现代化办公楼,中央空调冬暖夏凉,外出办案使用车辆也方便,办案效率大大提高。当初一年100多案件,现在每年案件数量都在增加,2018年5800多件,今年到目前总收案已超过4000件,仅诉前调解的案件到目前已经将近500件。当年法院干警多数是转业军人,中专毕业的都很少,法律知识都是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现在法院干警最低学历也是大专,大部分都是本科,还有研究生,专业素质强,电脑操作熟练,“比起当年,现在的年轻人可厉害多啦”。
3
老法官们谈起法院几十年来的变化,都是感慨万千,60年代的社旗法院,办公场所是两排小平房,80年代搬进了三层小楼,2014年才搬进现在的办公大楼,办公办案条件有了飞跃式的变化。如今的庭审笔录,已经告别了手工记录,书记员不会再为夏天开庭时手上汗水浸湿记录纸而烦恼,也不会再为冬天开庭时冻红的手握不住笔而着急;如今的两级或三级法院召开会议,不用再乘坐破旧的吉普车跑半天或一天去现场参加,只需要联网视频便可同步进行……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顾几十年来法院的变迁,变化的是办案方式和办公环境,不变的是法院人肩负的使命,是法院人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决心。在变与不变中,一代代的社旗法院干警们接力前行、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