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朝荣 通讯员 周勤 李炎) “诉前调解真好!没几天,老板就答应给我们工钱了。每个人只花了200多块钱诉讼费。”日前,拿到宛城区人民法院调解书的兰某和工友们向调解员连声道谢。
兰某等11人跟随李某从事修路等劳务。3月3日,经双方结算,李某拖欠兰某等11人共计30余万元劳务费,李某于当天出具欠条一份。兰某等人多次催要,李某一推再推,到最后连电话也不接了。9月4日,兰某等人将李某诉至法院。为了让兰某等人尽快拿到血汗钱,法院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该案转交诉调对接中心调解员褚松武。
9月16日,兰某等人几经周折找到李某,当即打电话联系褚松武。褚松武将拖欠农民工资的法律后果告知李某后,李某当即表示愿意到法院协商解决。
在诉调对接中心,李某告诉褚松武,他的一项工程将在明年2月份结算,到时候会把拖欠的工钱一次性结清。随后,在褚松武的主持下,李某与兰某等11人达成调解协议,约定于2020年2月28日前一次性支付兰某等11人的工资。该协议经法院司法确认后,已具备法律效力。
记者获悉,该案件从法院立案到调解成功仅仅用了12天。兰某等人高兴地说:“以前听说打官司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还得花钱请律师。没想到法院的诉前调解这么便捷,花钱少,不用请律师,效率还高。”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