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朝荣 特约记者 刘亚磊 通讯员 郑娜)老百姓打赢官司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拿到执行款,我市两级法院为了将当事人的“纸上权利”尽快转化成“真金白银”,通过繁简分流、信息助力、多方联动、主动公开等措施,逐步建立了执行工作长效机制,执行质效明显提升。据悉,今年1月至9月,我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40572件,执结27756件,执行到位金额27.7787亿元,执行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获大幅提升。
繁简分流:案件从源头上“提质效”,治理痛点
“现在来法院查看执行案件进度,有专门的接待窗口,再也不会因法官外出执行等情况而白跑一趟了。”10月10日,市民刘女士在窗口查看到自己的执行案件流程节点后,满意地说。
为破解久拖未决的执行难题,今年6月份开始,宛城区人民法院推出了“流水线式”执行新模式,将执行局分设为接待窗口、综合团队、快执团队、财产处置团队、裁决团队、指挥中心、流转审核、保全团队等九大模块,每个团队下面还设立有小组,每个环节丝丝相扣,依规流转,达到全部案件快速反应、简案快执、繁案精执的效果,做好执行案件“减量增效”。
信息助力:执行工作驶入“快车道”,疏通堵点
“小王,网络查控系统反馈,该公司银行账户里有几十万余额,请迅速办理相关手续,对该公司账户金额进行冻结。”近日,西峡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薛锋在办公室电脑进行网络查控后对书记员说。
申请人徐某承包了西峡县某建筑公司的工程,工程结束后,该公司没有支付徐某工程款,徐某将该公司诉至法院。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将该案相关信息录入网络查控系统,发现该公司的银行账户里有几十万余额,便立即将该公司账户进行冻结,并办理相关手续,将该案款顺利扣划至法院执行专户。
向科技要效率,将执行的主战场由“在路上”转移到“在网上”。2018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相继进行60654次网络查控,执结案件19917件,执行到位金额35亿元。
多方联动:构建执行工作“大格局”,破解难点
“你院要求协助查控的被执行人时某已被我所抓获,请立即派人来押解。”今年5月15日中午,镇平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郭亚海接到郑州警方电话后,立即安排执行干警前往郑州对被执行人时某进行押解。
时某因借款纠纷,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执行干警多次查找,未见踪影。针对被执行人的这种规避行为,我市两级法院积极与公安机关协调沟通,建立信息共享及联动机制,让“老赖”无处可逃。
2019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已通过公安系统联网协助查控被执行人40余人次,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4271例,限制高消费22523例,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罪犯44人,拘留1958人次,限制出境2700人次,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执行工作中的获得感,执行工作满意度日益提升。
主动公开:执行权运行在“阳关下”,攻克盲点
“今天上午,市中级人民法院微直播团队将赴西峡县对一起拒不腾房案件进行现场直播,欢迎广大网友准时观看直播!” 10月10日8时许,市中级人民法院微直播团队在直播开始前,及时对案件情况进行预告邀请网友观看直播。
“什么是老赖?”“老赖就是欠钱不还的人啊!”“强占房屋是不对的,支持强制腾房!”直播中,众多网友积极参与,踊跃发表意见看法,直播主持人同步解读执行过程,并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释,使广大网友对执行工作有了更多地了解。
2018年至今,我市两级法院相继在“今日头条”直播执行活动30余场,邀请代表委员、媒体记者见证执行活动,单次点击量最高超过100万人次,累计收看量近千万人次,获得评论点赞300余万人次,先后收集2000多名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在媒体上宣传,最大限度地压缩“老赖”的生存空间,助力形成人人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