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人民法院新甸铺法庭法官张依新

《南都晨报》乡亲们信赖的“调解高手”

发布时间:2019-12-19 08:29:14


    □本报记者 王朝荣 通讯员 胡晓飞

    张依新是新野县人民法院新甸铺法庭的员额法官,她在法院工作22年来,潜心钻研民事审判业务,掌握基础的司法心理学,积极培养自己的审判艺术,汲取资深法官所具有的高超调解技巧和调解能力,针对不同矛盾的特点和不同的当事人,实事求是地做耐心疏导,促使当事人自觉认识到对与错,从而妥善解决矛盾,使许多积怨很深的当事人在调解疏导后握手言和,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和赞誉。

    耐心倾听 化解母子矛盾

    今年5月份,因赡养问题,年逾七旬的孙老太和老伴多次来到法庭,强烈要求其中一个儿子和儿媳妇拿出赡养费,称儿子外出打工前动手打了孙老太,看病住院也不给医药费。

    张依新了解情况后,放开手头的案件,抽出半天的时间,听老两口倾诉多年来养育子女的不易和家庭琐事所产生的各种无奈,张依新耐心倾听、劝解,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后在劝解的同时对孙老太心理疏导,并对孙老太日常生活中做得不到的地方进行客观分析。之后,电话联系孙老太的儿子进行耐心细致地劝解,化解心结,使母子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调解当天,孙老太的儿子就给她转账2000元,并承诺以后会善待父母。孙老太也表示理解儿子的不易,当庭要求撤诉。

    多方沟通 化解村民难题

    2015年6月,新甸铺镇白湾村8户村民在同村村民赵某的小麦收购点出售小麦,赵某分别给村民收购收据,但未支付小麦款。后该8户村民经多次催要,赵某推脱不还,8户村民无奈将赵某父子告上法庭。

    后张依新了解到,该案涉及村民总共有二三十户,其他村民尚未起诉,如果其村民全部起诉,这将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处理不好将会引起群体上访。

    于是,张依新立即与镇里包村干部联系,多次找村支部书记沟通,将赵某父子带到法庭应诉。经过多方沟通、调解,村民们也考虑到赵某生意亏损,经济困难,同意分期分批还款,并分别签订了还款协议。这起有可能形成群体上访的案件,成功得以化解。

文章出处:2019年12月19日《南都晨报》C7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