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浩梅)“感谢法官亲情劝说,化解了我们多年的矛盾纠纷,我和儿子还会像以前一样相亲相爱。” 4月21日8时,宛城区人民法院的干警们把法庭搬进红泥湾镇凉水井村委会院内,紧锣密鼓地布置庭审现场,对一起土地承包纠纷案进行公开审理。
据悉,原、被告双方系母子身份,81岁的原告杨老太与丈夫育有两儿两女,年事已高失去劳动能力后,杨老太夫妇将村组分配的3.18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交由体弱多病、生活相对困难的小儿子徐某耕种。丈夫去世后,杨老太便轮流住在做小本生意的大儿子家和种地兼打零工的小儿子家生活。
近年来,这个平凡的家庭因其他问题几经诉讼,亲情逐步沦陷,杨老太便一直跟大儿子一家生活。这几年来多次要求小儿子返还属于自己的一人份土地1.59亩,由自己耕种,但小儿子均以各种理由推脱,无奈之下,杨老太将小儿子告上法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如今却演变到母子两人对簿公堂,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结果。
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红泥湾法庭庭长秦柯,连同人民陪审员惠大山、张吉丰依法组成合议庭,考虑到杨老太母子间亲情淡化,要想从根源上解决矛盾,在释法析理的同时,必须化解母子3人的心结。经庭审程序和开庭前的耐心沟通,杨老太和小儿子均同意调解,并当庭写下调解协议,将家庭共同承包的3.18亩土地中的1.1亩土地交给杨老太使用;杨老太将此前互换的1.5亩已耕种土地交还给小儿子;该1.5亩土地上种植的小麦成熟由杨老太收割后予以交接,双方此后不再有其他纠纷。最终,因三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产生的家庭纠纷得以化解,杨老太母子也恢复了往日的亲情。
此次法官合法合情的审判结果,令周边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真正实现了审理一件,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