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被告是聋哑人也是同学,法院请来他们老师当翻译

《南阳晚报》“无声”的庭审变“有声”

发布时间:2020-05-06 09:04:15


    本报讯(记者 王勇 通讯员 肖新征 王卉)原告被告都是聋哑人,这官司该怎么审?南阳高新区法院的法官请来双方的老师做工作,并且担任庭审的手语翻译。昨日,记者从该院获悉,在法官精心调解下,这起“无声”的官司有了个圆满的结局。

    2018年,被告张某向原告孙某、周某借款并出具借条,在承诺的还款期限到期后却拒不还款。两名原告经催要无果后,诉至高新区人民法院。因原告被告三人均系聋哑人,法院工作人员在送达、审理、调解、履行各环节均存在沟通交流障碍。被告又在外地务工,法院干警无法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直接与其取得联系。送达期间,承办人员多次走访被告家人,一步步做通了对方的工作。

    了解到原告被告均系南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同班同学,承办法官又联系到了双方学生时期的任课老师,并邀请老师担任手语翻译参与随后的庭审及调解工作。庭审当日,法院基于当事人的特点设定了特殊的庭审程序,现场通过手语翻译详尽地向当事人传达庭审程序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当事人准确理解。经过法庭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原告同意不再索要借款利息,被告家人也当庭代被告支付部分欠款并约定余款分期支付。在达成和解后,两名原告当庭撤回了起诉,真正实现案结事了。③8

文章出处:2020年5月1日《南阳晚报》W5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