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勇 通讯员 赵倩 贺盼盼)儿子做生意失败,欠下50万元外债,面对房子要被拍卖的困境,60多岁的父亲拿着所有的积蓄10万元,来到宛城区人民法院替子还债。昨天,记者获悉,在法官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了和解。
“张法官,不好意思,我儿子实在是生意亏损,难以周转才没还钱的,拍卖房子的事能不能缓一缓,我目前只能拿出10万元,过后再去筹点钱,即使拼了我们老两口以后的退休金,也要把儿子的债还完。”日前,在宛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办公室里,60多岁的刘某对执行法官张新军说道。
原来,2015年,刘某的儿子向马某借了50万元做生意,到期后因经营失败未还款。2018年,刘某的儿子迫于法院执行压力还款6万多元后便无下文。执行法官多方调查也未发现他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2020年4月,申请人马某向宛城区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刘某夫妇作为儿子的担保人,也要承担连带责任。执行法官张新军在审查案件时,了解到被执行人是家中独子,确实因投资失败无力偿还债务,而作为担保人的刘某夫妇均为退休干部,被执行人现居住的房屋在刘某妻子名下。执行干警按照法定程序将该房产查封并张贴腾房公告,计划下一步进行评估拍卖。
一听到房子将要被拍卖,刘某拿着10万元来到宛城区法院执行接待中心,主动要求与申请人马某进行协商。张新军考虑到刘某夫妇年事已高,只有一套住房,一旦强制执行将面临老无所居的状况,遂对马某进行了耐心劝解,提出刘某替子还债付出了很大诚意,双方应互解互谅化解矛盾,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并约定了还款方式及还款日期,一件可能因强制执行引发的社会矛盾案件得以顺利化解。③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