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秦德平向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协民主监督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截至4月30日,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74280件,审执结146667件;其中,市中院受理15339件,审执结13632件。
以高质量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服务保障市委重大部署。聚焦市委“两轮两翼”战略和“九大专项”部署,出台规范性文件7件,制定服务举措80余项,积极参与“两创两建”、“问题楼盘”、违建别墅整治等重点工作,及时提出防范风险意见建议,加大对涉及土地补偿、征地拆迁等纠纷协调化解力度,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对标省委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市委部署,制定完善24项审判执行工作措施,维护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市场规则。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36728件,标的额81.25亿元。
积极参与“三大攻坚战”。加强对资本、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累积风险的司法应对,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融资租赁等案件26122件。通过选派第一书记、进驻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组建环境资源案件专门合议庭,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审结相关案件365件、环境类公益诉讼案件26件,坚决打击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司法
突出抓好政治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干警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三化一函”排查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32项,教育干警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
深化诉讼制度改革。围绕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完善侦查人员、鉴定人员等出庭制度,积极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围绕以繁简分流为主要内容的民事、行政诉讼制度改革,探索推行简单案件要素式庭审、令状式文书、示范性裁判,民商事案件小额速裁、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80.9%,初步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民生司法保障不断加强。审结教育、就业、医疗等一审民事案件27869件,办理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刑事案件311件。深入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完善心理疏导干预、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制度,共审结相关案件6524件,调撤率达到45.6%。加强对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保护,审执结各类涉军案件743件,为新时代强军事业提供司法保障。
确保法院工作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始终把法院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遵照《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规定,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就整体工作、司法改革、攻坚执行难等重大事项向市委、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确保法院工作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落实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逐项分解,跟踪督办,按期办结建议案3件。对代表委员关注案件,认真办理,及时回复,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认真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对刑事审判、立案和诉讼服务等工作的专项视察,并根据审议意见抓好整改落实。
认真接受政协、纪委监委和检察机关监督。坚持重大工作事项及时向政协通报,主动征求意见建议,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及时向纪委监委反馈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审判情况、移送党员和公职人员违纪违法线索,强化纪法衔接。
为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为南阳大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坚持服务保障大局,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审慎处理疫情防控期间各类纠纷,全力服务和保障经济平稳发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惩各类犯罪行为,助推平安南阳、法治南阳建设。
坚持全面从严治院,着力打造过硬法院队伍。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切实增强干警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坚持把专业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位置来抓,增强队伍整体素质和司法能力。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教育整顿活动,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以廉洁司法确保公正司法。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