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5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报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央政法委领导下,认真落实依法防控要求,单独或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依法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惩治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犯罪、保障复工复产等意见,完善服务“六稳”“六保”司法举措,发布57个惩处涉疫犯罪和服务复工复产典型案例。各级法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维护稳定等工作,审结各类涉疫案件2736件;严惩侵害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犯罪;坚持审慎善意文明司法;运用远程立案、网上审判、智慧执行及时定分止争。全国法院网上立案136万件、开庭25万次、调解59万次,电子送达446万次,网络查控266万件,司法网拍成交额639亿元,执行到位金额2045亿元。广大法院干警特别是湖北和武汉法院干警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投身各地抗疫一线。
疫情虽然逐步趋于稳定,但是疫情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和难以快速恢复的。通过几个月的共同战疫,我们可以看到,司法服务可以说是助力疫后经济恢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司法系统从一开始就把“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是要重视依法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履职战疫的根本遵循,打击了违法犯罪,维护了防疫秩序,也保障了国民经济的积极运转。
着力服务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将是2020年人民法院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周强在报告中强调,人民法院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做好司法应对,依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法保障国家惠企政策有效落实,精准服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注重运用调解、执行和解等方式妥善化解因疫情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准确适用不可抗力规则,合理平衡当事人利益。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坚决杜绝超标的查封、乱查封,有效运用“活封”措施,尽最大可能保持企业财产运营价值。通过破产重整、和解等程序帮助企业化解危机、脱困重生。充分运用司法手段,尽最大努力保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存,保障和促进就业。依法妥善化解投资消费、新型基建等领域纠纷,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涉外案件,推动全球抗疫法治合作,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疫情发展的后阶段,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复工复产,都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需要令行禁止、言出法随,更需要法治的原则性与司法的灵活性相结合。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处于疫后复苏,又面临全球疫情形势影响的今天,无论是构建以内需为基础的国内大循环,还是继续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都要求司法机关主动发力、积极作为,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职能,在服务经济社会的大局中有所担当。进一步说,惟有司法保障强起来、营商环境暖起来,疫后经济才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