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秦德平向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协民主监督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截至4月30日,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74280件,审执结146667件;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15339件,审执结13632件。
5月14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秦德平向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工作报告
2019年5月21日上午,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环境侵权公益诉讼案件
2019年7月29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公众发布《关于建立诉讼失信人名单与惩戒诉讼失信行为的若干意见(试行)》
以高质量党建 引领高质量司法
突出抓好政治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干警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机关党建,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把党支部建在庭上、在审判团队设立党小组,促进基层党建与审判执行工作的有机融合。
着力提升司法能力。组织“法官大讲堂”9期,邀请资深法官、专家学者讲授新法新解、裁判文书制作等专业知识,举办法官综合素质提高班,分级分类组织培训1079人次。组织“办案标兵”“调解能手”“优秀法官”和精品案件、优秀文书评选,开展“大学习、大调研”活动,涵养专注主业、钻研业务的良好风气。
深化诉讼制度改革。围绕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完善侦查人员、鉴定人员等出庭制度,积极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加强律师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试点的4家基层法院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案件辩护率达到95%。
健全完善案件管理机制。形成以审判执行质效为核心、以队伍管理为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的司法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全市法院重心向基层倾斜、力量向一线集中。
民生司法保障不断加强。审结教育、就业、医疗等一审民事案件27869件,办理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刑事案件311件。深入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完善心理疏导干预、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制度,共审结相关案件6524件,调撤率达到45.6%。加强对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保护,审执结各类涉军案件743件,为新时代强军事业提供司法保障。
以高质量司法 护航高质量发展
服务保障市委重大部署。聚焦市委“两轮两翼”战略和“九大专项”部署,出台规范性文件7件,制定服务举措80余项,积极参与“两创两建”、“问题楼盘”、违建别墅整治等重点工作,及时提出防范风险意见建议,加大对涉及土地补偿、征地拆迁等纠纷协调化解力度,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对标省委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市委部署,制定完善24项审判执行工作措施,维护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市场规则。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36728件,标的额81.25亿元。
积极参与“三大攻坚战”。加强对资本、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累积风险的司法应对,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融资租赁等案件26122件。组建环境资源案件专门合议庭,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审结相关案件365件、环境类公益诉讼案件26件,坚决打击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
进一步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常态化开展夜间执行、凌晨执行、假日执行等专项活动168次,发起网上查控52717次,限制高消费32574人次,纳入失信名单20793人次,司法拘留1908人次,以拒执罪判处31人,严厉惩治失信行为。签发律师调查令211份,赋权律师调查“老赖”资产,提高执行效率。共受理执行案件54342件,执结43150件,执行到位金额102.34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1.88%、22.17%、5.13%。
为城市建设提供 有力的司法保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为南阳大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坚持服务保障大局,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审慎处理疫情防控期间各类纠纷,全力服务和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坚持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着力提高司法质效和司法公信力。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办案力量倾斜一线,健全完善院庭长监督管理、案件质量评查等长效机制。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全面抓好各项司法改革措施的落实,推进公正高效审判权运行机制建设。大力加强诉源治理,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治理新格局。
坚持全面从严治院,着力打造过硬法院队伍。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切实增强干警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坚持主动接受监督,着力改进全市法院各项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丰富代表委员联络形式,支持代表委员依法履职。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