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勇 通讯员 沈飞 付博
轻信诈骗电话,致使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1万元,那么银行是否有责任呢?昨天,记者在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采访到一个类似案例,通过梳理案件的前后经过,也许能回答读者的疑问。
银行卡被盗刷他起诉银行
2019年6月11日,齐某在A银行申请办理了一张信用卡,向银行确认预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6月26日,齐某的这张信用卡被他人通过APP操作,提现1万元至齐某本人B银行的账户,该笔款项同日在境外分10次被消费。6月26日齐某以银行卡被盗刷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随后,他到法院起诉相关银行。
齐某向法院请求,判令B银行承担自己被盗刷的本金10000元,A银行承担他被盗刷信用卡产生的透支利息3231.88元。
法院认定银行无过错
一审法院认为,齐某曾向他人提供其在C银行的银行卡号以及短信验证码,后发生其3张银行卡被盗刷,可以看出齐某无警惕性和基本的安全意识,是银行卡被盗刷的根本原因。齐某现有证据无法证明A银行有过错,也不足以证明B银行有过错。齐某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齐某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给出防盗刷建议
针对银行卡资金被人转走、信用卡被人恶意盗刷等问题,法官建议银行卡持有人要从以下3个方面防盗刷。
首先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不要轻易将银行密码和手机动态验证码告诉他人。网上支付或转账时,最好不要使用公用电脑。手机银行密码尽量采用数字和字母组合的方式,提高保护强度。
其次在收到短信、得知银行卡被盗刷时,应第一时间到就近的银行网点查询银行卡余额并索取凭条,证明银行卡在自己身上但自己不在刷卡地。同时,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最后要合理利用规则。持卡人可以对信用卡取消凭密码消费设置,采用凭签名消费,最好是采用密码和签名双重保护。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