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方城县检察院的检察官走进中南钻石有限公司,帮助企业“体检”,围绕公益诉讼、案件监督等检察职能,让企业对检察服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②4通讯员 时国庆 殷增宽 摄
▼近日,新野县检察院向党龄30年以上老党员颁发纪念章,11名老党员光荣地戴上了该院领导颁发的荣誉纪念章 ②4通讯员 樊 豪 摄
通讯员 贾吉振
近年来,桐柏县法院以多元联调为支撑、以繁简分流为依托,贯彻落实“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不断增强调解意识,创新调解机制,提高调解能力,成效显著。今年1月至5月,该院民事案件调解率达46.65%,位列全市法院第一,其中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案件405件,居全省法院前列。
诉前调解 推进诉源治理
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大力开展诉前调解,借力行业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主动融入基层矛盾化解格局,强力推进诉源治理。
2016年11月,该县黄岗镇殷某流转了本组100余亩耕地,发展艾叶种植。2018年秋,因艾草制品行情不佳,艾叶地撂了荒,租地农户纷纷要求与殷某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协商无果下,农户代表到法院立了案。
案件受理后,为了不误农时,刘兴元法官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勘查,并组织村组干部进行积极协调。与此同时,他还利用农闲时间走访农户,从邻里和谐、减少损失等角度逐户做调解工作,最终达成协议,纠纷得到化解。
庭后调解 倾力保障民生
秉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工作原则,充分让当事人理解法官解决纠纷的良苦用心,乐于接受法官主持调解。办案法官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劝人,使当事人相互宽容谅解,达到息诉罢讼。
2019年2月,张某雇用胡某等4名民工在桐柏某小区进行瓷砖粘贴作业,工程结束后,欠下4万余元劳务费未予支付,多次讨要无果后,胡某等人将张某诉至法院。
法庭上,双方对瓷砖粘贴面积存在分歧,各执一词,矛盾较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张焜考虑到在当前“六稳”“六保”的背景下,如果一判了之,效果势必不好。
在分析纠纷的成因、争议的焦点后,张焜召集双方进行了“背靠背”调解,从疫情当下的经济形势,到建筑行业面临的困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握手言和,张某当庭兑现了劳务费。
上门调解 助力法治宣传
该院创新调解方法,打造了巡回法庭、假日法庭等调解品牌,用群众听得懂、看得见、信得过的方式化解纠纷。通过以案释法助力法治宣传,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方的良好效果。
家住老湾村的曾某,与儿女因赡养问题发生矛盾,一气之下,她把几个儿女告上法庭。考虑到曾某行动不便,加之案件的特殊性,承办法官王光伟将庭审搬到村委会广场上。开庭当日,近百名群众自发赶来旁听案件。
在调解环节,王光伟从情、理、法不同角度进行说服教育,在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老人和子女们达成协议,子女们自觉履行赡养义务,双方冰释前嫌。
“只要心中装着当事人,始终把当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当事人信赖法官调解,就会达到‘案结、事了、人和’,就能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在谈到调解工作时,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辛说道。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