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朝荣 通讯员 袁方 孔溶榕
日前,新野县人民法院召开上半年工作总结会,7个优秀审判团队介绍着各自的工作经验,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赞扬和口碑,更是群众的信任和信赖。
今年上半年,新野县人民法院新收各类案件4439件,审结3697件,结案率为76.71%;新收执行案件1463件,执结1247件,结案率为69.47%,结案率位居全市第4名,执行质效位居全市第3名,信息化工作并列全市第1名,成绩的取得与审判团队的努力密不可分。8月7日,记者近距离采访了这些优秀审判团队,详细了解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事迹。
张朝凤审判团队
从群众角度出发解决问题
以张朝凤为团队长的执行实施第一团队,负责重大疑难案件的执行实施。团队由5名成员组成,团队长张朝凤行动力和领导力较强;队员纽强忠有11年工作经验,实践能力突出;理论型人才吕志侠,专业实力较强;负责整理资料以及后期工作开展的朱一航和陶源鑫,工作踏实勤恳,面对复杂繁重的工作认真对待,从不抱怨。
新野县魏楼村第五村民小组中有关村民和养殖户之间的利益冲突属于长期未解的难题,张朝凤多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利益双方的需求和难处,制订详细精准的解决方案,通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调查与调解,最终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完满解决。“切实考虑到老百姓的利益,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做实事,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张朝凤说。
提起团队精神,张朝凤提到的首要关键词是团结。“我们在执行工作遇到问题时,首先各自进行分析,随后团队成员会针对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和探讨,集思广益查漏补缺,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何霞审判团队
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
何霞审判团队共有3人,负责溧河铺镇和前高庙乡10.5万余人的各类民事案件。今年上半年,何霞审判团队收案164起,结案145起,结案率为84.8%,调撤案件85起。
今年春天,10余名村民代表来到法庭,称他们的土地租给他人种植梨树,对方拖欠10万余元的租赁费用。
何霞审判团队了解情况后,得知是因别人欠种租赁方的钱,所以导致无钱支付租赁费。何霞审判团队考虑到当时正处于耕种的大好时节,但诉讼需要一定的过程,一旦延误耕种会造成额外损失,遂以诉前介入等方式,协调对方以梨树抵债,村民可以在梨树下种植花生,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既节约了诉讼资源,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基层群众法律意识谈薄,在遇到纠纷要先给他们普法,细致调解的同时还要讲清后果,最重要的是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这样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更有利于调解。”何霞说。
王坤亚审判团队
一句“这法院怪好”就够了
“乡镇法庭没有惊天动地的案件,解决的都是家长里短和民事纠纷,咱演不了大片,就是服务老百姓的。”当天中午,记者在新野县人民法院五星法庭见到王坤亚时,他刚结束一场庭审,这是当天上午王坤亚和他的审判团队成功调解的第3起案件。
“满意,满意,特别满意。”原告王某激动地说。原来,五星镇的高某在广东澄海承包工地,唐河的王某一直跟着高某干活。2016年至今,高某陆续拖欠王某工钱共计59340元。王某多次讨要无果后将高某诉至法庭。
在7月23日网上立案后,案件被分到了五星法庭。起初,被告高某不肯接电话,王坤亚审判团队多方努力,终于和高某取得沟通。8月7日,双方当庭达成协议,被告分两次将钱还给原告,案件顺利调解。
该审判团队由今年40岁的王坤亚和胡晓冬、魏晓菲两名“90后”组成,年轻是他们的特点,更是他们的优势,有时候一天连续开庭9场。他们坚持干中问、问中学、学中干,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帮助百姓解决问题。
“老百姓都不想来法庭,来这都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咱只要把每个案件能从根上解决,让当事人感觉‘这法院怪好’就够了。”王坤亚说。
吴军审判团队
找准“三点” “用心”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找准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把握双方的感情契合点、寻求矛盾化解的突破点,做到这3点的同时,还要耐心、细心、专心,要不厌其烦、锲而不舍,动员一切力量,绝不放弃调解的机会。”在采访吴军审判团队时,新野县人民法院沙堰法庭庭长吴军坚定地说。
今年上半年,吴军审判团队共收案179起,结案130起,结案率为72.6%。
疫情期间,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到法院,称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女婿驾车出了交通事故,导致乘坐的女儿死亡。女婿曾答应给5万元让他养老,但只给了2万元就不再给了。
老人的女婿是信阳人,疫情期间无法到庭,吴军审判团队通过协调,在网上开庭审理该案。庭审中,老人的女婿对自己被起诉到法院的行为很是生气,称自己本打算手头宽裕了就给。
法庭调解期间,吴军对老人讲:“女儿不在了,女婿心里也难受。女婿手头不宽裕,应该宽限些时日。”又对老人的女婿讲:“老人如今无依无靠,虽然没有赡养义务,但看在妻子的面上,应该照顾一下老人,况且已经答应了就应该给。”在他耐心的劝导下,案件最终调解成功。
刘阳烁审判团队
坚持“六快”是他对团队的要求
“得到当事人的认可,我都会感恩于我所在的优秀集体,团队成员亦师亦友共同成长,我们也会因自己为集体发展所作的努力而感到快乐和满足。”新野县人民法院执行实施第三团队团队长刘阳烁说。
在处理一起民事纠纷案件时,刘阳烁先是组织涉案双方进行会谈,尝试以双方的矛盾为切口解决问题,在发现这一方法容易激化矛盾、效果不佳后,刘阳烁和团队成员实施“背靠背”的工作方法,分而治之,通过做矛盾双方的“传话筒”,传达双方各自的利益需求;同时长期多次地分别进行调解,化解双方的冲突、稀释矛盾,最终使双方得以和解。
执行任务也比较繁重复杂,加班对刘阳烁来说是常态。团队成员张慧说:“虽然平时工作很累,但是自己能够从中有所学习、有获得感,并且家人也支持我的工作,这些累就不算什么了。”
“腿快、手快、眼快、耳快、心快”,这是刘阳烁写在自己日记本上的一句话,也是他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要求。
张欣审判团队
还原真相才能获得群众认可
“公正审判,还原事件真相,是案件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理念,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满意和认可。”张欣对记者说。
张欣是新野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较高,负责各类疑难案件的审理;法官助理王海英负责庭前各项事宜,包括通知当事人、组织庭前调解、起草法律文书;书记员马雪松负责庭审记录、装订纸质卷宗、制作电子卷宗等工作。
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张欣审判团队通过对贷款方5年以来的借贷记录进行反复计算和耐心比对,确定该借贷属于高利贷。经审判,还款方最终需还款的金额从13万元降至5万元,原被告对于最终判决均表示无异议。由于案件复杂,张欣审判团队进行了一周的计算与审核,计算次数多达30次,最终还原案件客观真相,使审判结果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今年以来,该团队已受理案件230余件,审结案件达170余件,始终保持着高效率、高质量的团队工作作风。
袁飒审判团队
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是底线
“尽心尽力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这是我们办案的底线。”记者在新野县人民法院城关镇法庭进行采访时,团队长袁飒坚定地说。
截至7月31日,该审判团队今年已办结案件143件,去年全年办结案件363件,结案率、调解率均居该县法院前列。
在平时的工作中,袁飒根据案件特点使团队成员发挥专长,各尽其能。书记员王晨昱工作细心,调解能力强,袁飒便把一些适合调解的案件分给他;法官助理苏桓通过了司法考试,且脾气不急不躁,袁飒便把一些复杂的案件分给他。能调则调,当判则判,既保证了结案数量,又保证了结案质量。
今年7月份,袁飒审判团队成功调解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上世纪90年代,原告朱某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交给被告张某甲、张某乙耕种。2016年开始,朱某多次想要回土地无果,遂将人张某甲、张某乙诉至法院。
袁飒审判团队在庭前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朱某丈夫系被告亲戚,两家之前关系和睦,因为此事才彼此翻脸。庭审过程中,他们依然坚持调解,主打“亲情牌”。最终,两被告同意返还土地,两家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