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李贽说:“童心者,真正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小王子》里说,使生活如此美丽的,是我们藏起来的真诚和童心。童心,是真实,是真诚,是真淳,是历经岁月沧桑后,内心依然纯洁如初的质朴。
所幸,不论岁月如何变迁,不论世事如何沧海桑田,我一直童心未泯,初心未改,不论是春的生机盎然,还是秋的丰硕馨香,都能于淡淡的喜悦中,带着满怀清新的希翼,从身边春夏秋冬四时之景中,发现细碎而生动的美丽。
偶然,在一个下午,工作中的闲暇,手握清茶,从办公室的窗,望向后园时,那碧云天、黄叶地、满园秋色,明亮了我的眸,拨动了我的心...... 我决定在一个早上,抑或傍晚,走近后园,走进它的胸腹之中,去欣赏它,拥抱它。
清秋的早晨,漫步后园,薄薄的阳光,微冷的空气,秋果的馨香,草木的清芬,扑面而来,恍惚间,仿若走进了一个亭台古朴、层林尽染、落英缤纷的阒静园林之中。
石子甬路上,各色的石子,相互辉映着、静默着、淡然着。每一粒石子,都是沉静的、美丽的,它们不隐藏,也不故意显露,也不在意是否有人关注,只是如实地表达着自己,真诚朴素、沉静洒脱、自然有情。
木质栈道旁,一树一树火红的枫叶与四季常青的灌木静静伫立、枝叶相依、相映成趣,各色月季花在微风中寂然绽放、摇曳生姿,一些红的像珊瑚珠似的果子,掩映在苍翠的枝叶丛中,若隐若现。
小树林中,或一个小径旁的一个小角落里,都是一个静谧的世界,不经意间就会与一棵苍松、几簇翠竹、一束小花相遇。喜欢与这些相遇的草木说话,木草单纯,没有人心的芜杂。你看,那些苍劲的枝桠、挺拔的身躯载着满满的自信,吸纳阳光的暖,汲取月色的美。最爱的,还是它们那颗纯净不染的心。每当浮躁郁闷之时,总喜欢将目光,投向永远拥有纯净初心的它们,一种清凉澄澈之意,便会于不经意间,刹那温润了眼眸,那种舒心的沉静、清澈,蜿蜒身心,欣慰与安然不可言说。
在些微泛出褐色的草坪上,黄叶满地,秋色铺陈。凝望眼前的片片落叶,我的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人生,成长、蜕变、新生,都像极了这些秋天的黄叶,于风雨中散落,于阳光下凋谢,环境不同,方式有别,结局却都是一样,回归大地,化作春泥。季节流转,岁月枯荣,是生命的规律啊。所以人生,就是个过程,不管你是否愿意,岁月的秋季都会如期而至。所以要珍惜当下,认真过好生命里的每一天,以欣赏的姿态面对人和事,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常怀感恩之心,便会拥有一份蓝天碧水、青莲漫舞、坦然详和的心境。
一直倾慕那种宁静的人生态度,如一树花开、叶落般淡定而从容:盛开时,倾情绽放,无须肆意遮掩;凋零时,坦然面对,简单快意,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妥帖安放人生。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七尺;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餐。而宦海沉浮中,我们“读”到了什么?名利得失中,我们又“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其实,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是纯净的,都向往一片宁静,都想拥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都想远离喧嚣、纷扰、纠结、烦琐。
就像余秋雨先生所说,“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驿站,为了将来起程不再那么迷惘。”
也许,当我们永怀一颗柔软的初心,我们就能挡住尘世中的自己,我们就能摆脱世事的纷扰,使自己得以休息,哪怕身处案牍劳形的室内,抑或车水马龙的闹市,也可感受到清风过耳,秋水拂尘的清雅。当我们拥有一颗柔软、悲悯的初心,我们就会于繁华中生出一种平和的心境,就会生出水一般清澈的闲情,生出云一般淡然的雅致。
于岁月中永保一颗初心,于生活中拥有一份闲情,会让生命充满无限的精彩,会让平凡的日子凭添许多意趣与美好。闲情由心生,可以与山水林木共欢乐,可伴鸟兽虫鱼同悠然,可“竹榻夜移听雨坐”,亦可“纸窗晴启看云眠”,可临窗而立,任清风拂面,看明月当空,亦可不论窗外的笔墨风云如何变幻,只守着自己心田上的一份温柔与深情,任自己浅笑嫣然。
愿,这一颗柔软的初心,这一份清澈的闲情,能始终陪伴着我,任凭烟云变幻,逝水滔滔,亦不改山河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