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南阳两级法院一大批优秀法官将全部心血和汗水倾注于神圣的审判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责任担当、为民司法,在忠诚坚守、无私奉献中铸就人民心中正义天平。
习总书记告诉我们“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年多紧张忙碌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无数个披星戴月迎检奋战的夜晚,迎来了全村、全县脱贫攻坚的摘穷帽、拔穷根。驻村工作使我真正体会到,扶贫攻坚是一份写满干群鱼水深情的答卷,没有一种初心,比肩负民族前途命运更为伟大;没有一种使命,比实现全面小康更为崇高;没有一种担当,比坚守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更为关键。扶贫干部们始终保持初心如火炬,使命在肩,展示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群众的无限深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第一书记要永葆做群众贴心人的火热初心
记得在单位的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法院领导对我说:“脱贫攻坚给了法院密切警民关系的难得机遇,我们一定要倾情帮扶,扶危济困,做群众的贴心人。”带着殷殷嘱托,2017年11月我加入到光荣的扶贫队伍中来,和大家成为亲密的战友和兄弟。两个月间我走遍了扳井村的山山水水,扣开农户家的一扇扇大门,每一次走访都让我对贫困有了更真实的认识。这些农户们或可怜、或朴实、或艰辛、或慵懒,但是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都是一样地真切。贫困群众艰难的生活,让我更加懂得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向贫困宣战,这不仅是立党为公的神圣使命,更是执政为民的铮铮誓言,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做群众贴心人。一年多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做群众贴心人的初心依然火热,成为我坚定的支撑。
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帮扶单位的努力下,2018年扳井村争取各类资金270万元加强村建,2019年争取到各类项目580万元,现在68万元的党群服务中心建起来了,90万元的文化广场,80万元的寄宿教学楼拔地而起,100万元的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竣工,建成三个自来水厂,两个污水处理厂。2018年扳井村通过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河南省旅游开发重点村审核验收;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省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省千村规划编制试点村、省乡村振兴旅游特色村;2019年5月国家文物局宣布扳倒井古驿站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方城县仅此1处,河南省仅10处。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扳井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先行先试,有所作为,努力探索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现在村子里路通了、灯亮了、产业发展了,群众们手捧着脱贫光荣证,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担当。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深情 ”第一书记要满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
只有走在乡间小路上,才知道乡村发展路向何方;只有坐在农家的板凳上,才能知道百姓真正需要什么。镇领导到扳井村调研也多次指导我,说要想百姓与自己亲,首先自己得与百姓亲,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群众自然会对你“心贴心”。随后的每一次入户走访,“村民的困难是什么,期待是什么,致富又靠什么”,我都一一记在本子上,装进心里面。
50多岁的石志刚,命运多舛,年轻时左脚截肢,中年又遇车祸右腿残疾,祸不单行妻子又患上乳腺癌双侧切除。他有养牛技术,却担心牛被偷、牛生病,工作队和村两委就积极与派出所、畜牧局联系,解除后顾之忧之后,如今他通过到户增收成为养牛15头的养殖大户。他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的事迹还被南阳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
30多岁的樊勇,身患白血病,长期一个人闷在屋里,需要透析维持生活,连家人都快对他丧失信心。脱贫攻坚一阵春风吹来,帮扶人县委办贾贵海主任和他促膝谈心,给他讲白血病锻炼好转的例子,鼓励他勇敢走出去,上山养羊。如今樊勇每天追着羊群在山里奔走十多公里,不仅成为养羊30头的养殖大户,自身免疫力也激活了,重又精神得像个小伙子。
30多岁的申清鹏,母亲病重,家境贫寒,妻子离家出走,一个人拉扯两个小孩。他会做小手工,却因信息闭塞打工无门。经过与产业集聚区联系,我们推荐他到轴承加工厂打工,如今通过转移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70多岁的王高有,孤苦伶仃,干不了重活,但是他正好居住在扳倒井景区广场东面,经过鼓励和政策扶持,如今依靠旅游小商品买卖实现自给自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贫困户刘喜发用颤抖的字体书写感谢信,贫困户常隆子趁天不亮悄悄给工作队门口放下自种的花生,南阳日报以《做群众的贴心人:市中级法院扶贫工作侧记》《旧貌新颜变化大,纸短情长诉衷肠》为题对扳井村的扶贫事迹进行了报道。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用真情、办实事,是共产党员必需的为民情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第一书记需要磨炼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
扶贫工作是平凡而艰辛的,它没有闪烁的霓虹,却需要我们抛舍繁华帮扶入户;它没有鲜花和掌声,却需要我们像蜡烛默默燃烧自己,成为点亮贫困家庭希望的明灯。驻村的第二周我就赶上了国家扶贫网和省网信息采集,面对成千上万的填充项,白天入户,晚上填表,流水作业;有的念数,有的计算,有的录入,三天三夜都是熬到深夜两点实在睁不开眼才罢休。扶贫工作,因为务求精准,所以资料很多,因为必须精准,所以检查也多,一是严守识别红线,精准识别;二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退出。为了给上级决策提供第一手准确资料,“5+2”“白+黑”,精益求精是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那些汗流浃背的正午,那些大雪纷飞的夜晚,哪里最困难,扶贫干部就在哪里攻坚克难;哪里最辛苦,扶贫干部就在哪里出力流汗。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是共产党员应当追求的工作标准。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第一书记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无私奉献的胸怀
行百里者半九十,习总书记指出“当前正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首先要鼓起“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去、顶得上来;面对矛盾和问题敢于碰硬、敢抓敢管。在脱贫验收前,扳井村道路、卫生、文化、教育等设施一度差距较大,巨大的资金缺口,犹如一座无形的大山挡在面前。困难面前,我想起了红旗渠那些战天斗地的英雄,想起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奔走在各主管部门之间,往返于法院与村部之间,千方百计、千言万语,一个一个项目开始有进展,关键时刻单位领导也鼓励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是为百姓办实事,单位是你坚强的后盾。”一月建成村部、二月提升卫生室、三月修景区、四月建教学楼、五月修村道、六月建排间道、七月建广场、八月建爱心超市、九月建电子阅览室……公共设施后来居上跻身全县先进。
习总书记告诫我们“功成不必在我”,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的好事。扳井村的旅游产业前期投资大收效甚微,但是预计后期带动周边产业增收明显。我们不急于求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查资料找专家,汉代扳倒井和古驿站成功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协调资金40万元开始修缮;2019年在镇党委政府协调下,又争取三百多万元的项目继续规划修复。如今扳倒井景区已小有名气,相信一任接着一任干,终有一天会带动周边瓜果采摘业、餐饮服务业繁荣发展。扳井村在外企业家吕献忠见到家乡巨变,被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努力所感动,毅然投资2亿元回乡建设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1100亩大型林果采摘园、公益养老院、高层花园住宅项目已经建成,二期项目正在推进,成为全县党建人才回归示范点。
舍我其谁、甘为人梯是共产党员可贵的精神境界。
五十年前,毛主席号召青年人“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五十年后,习总书记鼓励青年人“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在驻村扶贫的一年多里,我看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镇党委政府领导经常周六周日迎检加班,为了独树的发展殚精竭虑,不遗余力;责任组长们带领村两委合力攻坚,通宵达旦,毫无怨言;驻村干部们,抛舍繁华,扎根乡村,不舍昼夜。革命战争时期都说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在扶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扶贫干部们才是新时代里最可爱的人。他们用坚毅踢开贫困的黑暗,用干劲搬走愚昧的大山,用初心舒展致富的翅膀,用行动践行为民的情怀,把小事办实、把急事办妥、把难事办好、把大事办成,练就敢于担当的铁肩膀,成为攻坚克难的多面手。
扶贫攻坚见证着共产党员的守望和担当,也记录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无限忠诚。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而我们扶贫干部,都在努力奔跑,争做全面小康的追梦人。我相信,有我们,扶贫攻坚终将胜利;有我们,终将书写独树镇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华彩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