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晨报》报道: 案件“四立” 实现便民“四通办”

发布时间:2020-11-10 08:35:44


    宛城区人民法院在区域率先探索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先后成立法律辅助事务管理中心,自主研发“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平台”“司法辅助事务管理云平台”,为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提供司法保障,完善诉调一体对接机制,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完善“分调裁审执”机制,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站式”解纷服务。

    案件“四立” 实现便民“四通办”

    □本报记者 王朝荣 通讯员 王永兴 赵倩

    宛城区人民法院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和“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切实为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快捷精准的诉讼服务。今年1至10月,诉讼服务中心共受理民事案件12089件,网上立案9998件,诉讼服务质效位于全市第一,进入全省先进位次。

    两个“一站式”建设,在司法为民、利民、便民上迈出了新步伐,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谱写了新篇章,也为其他基层法院传递了有特色、有亮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诉讼服务中心 提供“一站式”服务

    宛城区人民法院为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了多个现代化功能区域,开通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建立诉调对接平台,添置跨域立案设备、网上立案、智能云柜台、档案查询机、诉讼风险评估机、评价器等,确保案件能够“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的便民诉讼服务。

    跨域立案提升群众满意度

    今年1至10月,该法院通过网上立案申请11440件,民事(含诉调)审核通过8787件,通过网上缴费4020件,共计金额872.3664万元。

    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跨域立案服务窗口,配备服务设施,当事人可以就近提交立案申请和诉讼材料,实现跨域立案。

    在立案大厅设置导诉台,实行专人专岗导诉,导诉人员为前来立案的群众提供立案引导、回答初步咨询、查询等服务,手把手教会当事人通过电脑端、手机端用“诉讼服务网”“掌上微法院”网上立案、网上缴费,帮助当事人查询归档卷宗,通过电脑联系法官网上阅卷,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多级分流化解纠纷

    诉讼服务中心收案后,根据纠纷类型、证据材料、居住地、标的、基本事实、法官完成任务量等管理要素进行3次繁简分流,紧紧抓住案件的管理共性进行批次流转,精准分流到速裁和精审团队。

    在层级流转中判断案件繁简系数时,不仅仅是考虑事实清楚、法条适用等实体层面,还更多的考量了该案在下一个节点中,需要完成的程序性工作量,做到案件办理团队的资源配置与繁简分流系数相匹配。通过立审执全流程、多层级的管理数据筛查与人工适配,把每一个细节优化所产生的管理增益,归入管理流水线的闭循环,达到案结事了化矛解纷。

    诉讼服务热线温暖当事人

    在全市率先建立服务评价监督机制和服务规范意识,诉讼服务中心立案窗口配置了“服务质量评价器”,前来办理诉讼业务的人员可以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

    截至目前,前来立案的群众对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服务满意度为100%,获得来诉群众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该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开通后,针对当事人咨询的各种问题,接线员用心服务、耐心解答,化解了当事人不在本地时参与诉讼的苦恼,也解决了当事人因不了解法律而导致的一系列立案困难,提升了司法满意度。

    今年以来,12368诉讼服务热线接听来电776个,热线接通率97%,工单办理率达100%。

    调解审判无缝对接

    首创了“中国好人”调解工作室,组建以“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模范吕玮为代表的“道德模范调解团队”,并在“南阳市家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担任调解员,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先锋榜样作用,将公益慈善事业与化矛解纷进行有机融合,探索社区综合治理和多元解纷工作新思路。

    目前,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参与诉前调解的各类调解员34名,调解案件2421件,调解成功率73.5%,使案件诉前化解率高达近50%,案件平均用时22天,未调成案件转正式立案后,给审判团队减轻20%的工作量。

    智能云柜台提高诉讼效率

    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智能云柜系统,解决当事人或者律师到法院提交材料或领取材料时,因法官或书记员正在开庭或外出办案,不能当面交接或准确交接的难题。

    当事人可根据云柜提示操作,将要提交的相关材料放入云柜完成存件,云柜中存放的材料会通过手机短信不间断通知法官及时收取,并短信告知当事人法官的收件情况,方便了当事人与法院工作人员之间的诉讼材料送达、中转,提高了诉讼效率。

    电子送达平均用时两天

    成立了“司法辅助事务管理云平台”,把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工作中的司法辅助事务,从核心办案业务中剥离出来,引入公证机构深度参与,进行社会化、集约化的外包管理改革,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突出问题。

    平台自主研发了“司法辅助事务管理系统”软件,开展集中送达、诉前调解、公证保全、执行辅助、网拍辅助、悬赏执行等多项辅助事务管理工作,为审判、执行核心办案业务提供了高效率、高质量、高效费比的集约化管理服务,提升了送达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了送达费用。

    今年1至10月,该院电子送达平均用时2天,共计完成送达任务3325案18150单,电子送达完成占比72.3%,电子送达平均用时2天/件,上门送达平均用时4天/件,电子卷宗上传入库率100%,线上法官端使用率55%,退单率0.85%。⑥3

    诉讼风险评估轻松打印

    此外,当事人可以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按照“诉讼风险评估一体机”上面提示的条件选择后,打印“诉讼风险告知”书;可在导诉员的引导下,根据身份信息和人脸识别双重程序,在“档案查询机”上完善借阅信息,轻松的查阅到案卷信息并当场打印。

文章出处:2020年11月10日《南都晨报》C14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