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审判工作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1-01-06 09:13:51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是继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之后,在全国性会议上全面阐述、明确宣示的又一重要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应该率先垂范,吃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审判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更好转化为强化司法公正、落实司法为民、确保司法廉洁、推进司法改革、提升队伍建设的生动实践。

    作为一名法院领导干部,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审判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来推进。一是要在分管部门中学习传达到位。自身首先要读通、弄懂、吃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坚持党对政法工作、审判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同时,要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分管部门的学习和传达工作,带领大家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通过每周一政治学习时间分专题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原汁原味地学,要通过支部民主生活会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融会贯通地学,要结合审判实践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落地生根地学,通过不折不扣地学习,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当成我们发现问题、解决困难的有力武器和坚强保障。二是要在审判实践中具体应用到位。当前司法改革进入攻坚期,各种矛盾和制约审判工作发展的问题进入集中爆发期,很多矛盾和问题靠以往的传统做法和传统理论很难克服,一些问题和矛盾甚至越来越严重,在某些方面还出现了“积重难返”之势,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擎画了路径,更为我们增添了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要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难题,要立足问题导向,坚持有解思维,做到学以致用,强化使命担当,学会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实践,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群众满意度不高、司法公信力不高、服判息诉率不高、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努力推动司法审判工作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在司法为民中贯彻落实到位。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立场,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总要求。“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人民法院的永恒主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审判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自觉落实司法为民各项举措,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要按照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审判工作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每项措施中,落实到每起案件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要在司法改革中执行贯彻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法院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要坚持在法治引导下推进司法改革,在司法改革中不断提升治理能力。要进一步增强司法改革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发展。当前司法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无论是解决案多人少的压力问题还是解决法官职业保障机制建设问题,无论是解决审判权力运行机制问题还是解决司法责任制的落实问题,都应当在法治的轨道中、法治的指引下进行,在各项司法改革和各项工作推进中都应该贯彻好、落实好、执行好习近平法治思想。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