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刑事法官办案时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这位80后法官,他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脑袋,卡了壳。接下来的采访中,张贺给记者讲了自己所办的三个案子,在这三个案子中他既是“拼命三郎”、又是“铁面包公”、更是“柔情汉子”。这三种工作状态,诠释了张贺用行动“维护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努力践行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公仆情怀。
拼
十年来,他坚持工作在刑事审判第一线,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逐渐成长为刑事审判的业务骨干。
2017年,张贺承办了某部级干部受贿一案,在办理该案过程中,他周末从未休息一天,阅读卷宗研究案情,撰写阅卷笔录,仔细审查相关证据,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先后制作了11万余字的审理报告和2万余字的判决书,多次会见被告人,最终该案零差错圆满结案,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张贺不怕苦、敢担当,有着一股‘80后’身上特有的拼劲,办理了一大批‘骨头案’,是庭里名副其实的办案能手。”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刘雪琴这样评论他。
因成绩突出,张贺曾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获市优秀法官称号一次、获院嘉奖四次,并多次被评为办案能手、工作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1月,张贺又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一等功。
严
张贺在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时,被告人家属托张贺的一位亲戚来到他老家送上钱物,希望他能网开一面。张贺得知后,第一时间退还了钱物,并认真给对方分析了相关案情,并告知对方“量刑标准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考虑到与该案有利害关系,张贺主动向主管院领导提出回避申请。
多年来,不少当事人亲属曾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或以钱物相赠,或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要求在办案时予以关照,张贺都从不为所动。也时常有当事人打电话请张贺私底下一起坐坐,张贺总是以“有话可以到办公室说嘛”委婉地拒绝了。他说:“既然我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要对得起自己胸前的天平。”
柔
2016年,张贺承办了一起故意杀人案,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不符合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但被害人父母痛失独子,情绪异常激动,坚决要求判处被告人死刑。
“如果不判处死刑,我就在法院门口自杀!”被害人母亲两次因情绪激动昏倒在法院门口,被送往医院急救。面对这样棘手的案件,张贺先后9次接待被害人父母,诚恳地听取被害人父母意见,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辩法析理。虽然被害人父母心理上仍然无法接受,但也逐渐降低了对案件结果的心理预期。
最终,依照事实和法律,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宣判后,被害人父母添加了张贺的个人微信成为朋友,并真诚地对张贺说:“张法官,虽然我对判决结果不满意,但我对于你的工作态度非常满意!”
张贺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但他用清正廉洁的品质树立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任,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