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南阳中院劳动争议庭

发布时间:2021-12-27 10:54:14


    司法职业的专业化毋庸置疑。“法律技艺”是法律职业人的立命之本。但法律从来都不只是一项技术,更需要法律人的对社会的洞察和体悟。立法有其局限性、滞后性,无法穷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司法活动中,法官肩负着法律解释的职责。法律人的高明之处从不在于照本宣科,而是在对社会现实透彻理解、对所处社会环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将规则和现实串联起来。法律知识永远不可能和个人的人生经验割裂,只会“吊书袋”的人无法成为一名好法官。

    —侯大勇

    作为一名法官要心存敬畏之心。敬畏手中的裁判权利,敬畏司法的对个人、对家庭甚至是对群体的影响力。仰望星空,不是理想主义,而是作为一名法律人追求公平正义的信念。脚踏实地,要求每一位法官,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摈除傲慢。审判活动从来都应当“居庙堂之高”,而要真正贴近群众,落地生根,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张继强

    法官只有时刻怀揣法律崇高信仰,秉持公平正义观念,才能在关键时刻恪守住底线原则,守好法律的边界。法官的工作从来都不是简单地搬运法律条文,业务方面,一名合格的法官需要在对法律条文充分理解、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维护司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维护法律的权威。职业道德方面,法官要握好手中司法裁判的利剑,避免权力寻租,以强大的理想信念,指引行动,经受考验。

    —向巧巧

    司法审判工作并不是书本上晦涩难懂的法学学术理论,而是真正能够将法治精神践行落地的手段,是法律创设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武器。每一起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背后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权益纠葛,法官在工作中除了阅读冰冷的卷宗外,也要注重与当事人的交流与对话,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同时作为一名法官最重要的是要秉持公正裁判观念,排除外界干扰,尽可能保障个案的公平正义,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

    —陈晴

    2014年,怀揣着自己的法官梦和对司法事业的满腔热情,幸运又光荣的成为法院的一员。经历了司法改革,见证着法治进步,当初青葱懵懂的法律人,已是同行间自嘲的“司法民工”、“员外郎”,虽同事间偶尔吐槽、抱怨,但深埋内心的职业尊荣感仍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在追求法治信仰的道路上鉴定笃行。

    —劳动争议庭 朱立波

    做法官累。累在工作量大,近年来,案件数量猛增,作为法官,白天开庭,晚上和休息日写文书,5+2、白加黑成为工作常态。累是做法官的第一感觉。

    做法官难。难在事实难以查清,难在难以作出决断。案件事实越来越复杂,查明事实不再仅仅局限于当事人的举证,而是要求法官穿透式审理,而法官查明事实的手段有限,面对复杂的事实,总有一种无力感。法律规则笼统且抽象,而且很多方面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准确适用法律很难,常常为一个法律适用问题绞尽脑汁,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法官有成就感。每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当事人一句,感谢法官,感谢党,内心就会涌起一股暖流,瞬间又化作干好工作的动力。

    —张朝阳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