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南都晨报*南阳网
本报讯(记者 王朝荣 通讯员 杨波 张梦迪)高某驾驶拖拉机为王某耕种时突然死亡,王某是否该承担赔偿责任?日前,该案经新野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驳回原告高某及其子女对被告王某的诉讼请求。
2022年10月,高某驾驶其自有的拖拉机为王某耕种小麦时突然倒地不起,当时操作的拖拉机处于熄火状态。王某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后高某经抢救无效死亡。高某在为王某耕种小麦前,先后为同村多位村民有偿耕种小麦,每亩地按30元收费,事故发生时其中两位村民及王某均在场。高某死后未做死亡原因鉴定,现已下葬。王某垫付了抢救费及救护车费用。
高某妻子及其子女以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为由向新野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王某赔偿高某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38万余元。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决,驳回原告高某及其子女对被告王某的诉讼请求。
据承办法官介绍,该案争议焦点在于该案件双方形成的是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关系还是承揽合同关系。高某在独自耕种的过程中可以自行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完成耕种作业,属于独立性较强的工作,王某在高某劳动过程中亦不存在控制、干涉、支配和从属关系,高某对于该工作怎么完成有完全的自主权,高某与王某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也就是双方存在明显的承揽关系而非一般的提供劳务关系。
从工作结果上看,该案的工作成果只讲究耕种的结果,属于一次性交付工作成果,并不注重工作过程,更无上下班时间、工作时间方面的约定。因此,高某与被告王某耕种作业符合承揽合同纠纷的特点。
根据《民法典》规定:“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造成第三人损害或者自己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该案中,高某驾驶其自有的手扶拖拉机,以自己的技术、劳力为被告有偿耕种小麦,高某交付的是工作成果,双方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成立事实上的承揽合同关系。高某在为王某耕种小麦时突然倒地死亡,被告王某作为定作人,现无证据证明其有过错,原告也认可被告王某不存在过错,故被告王某对高某的死亡不承担赔偿责任。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