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晨报》报道:南阳两级法院五个法庭被省高院评定为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绘就平安南阳美好“枫”景

发布时间:2023-09-14 09:16:09


    □本报记者 王朝荣 通讯员 陈立丽 陈斌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朝荣 通讯员 朱小旭 张颖 文/图

    邓州市人民法院构林法庭所辖区域为构林镇、刘集镇、都司镇、龙堰乡四个乡镇,辖区人口27万人,辖区面积约476.64平方公里。该法庭不断汲取“枫桥经验”的思想精髓,以诉源治理为切入点,以多元解纷为结合点,积极回应农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农村平安和谐积极贡献司法力量。

    “金穗工作站” 聚焦服务“三农”

    构林法庭辖区面粉加工企业较多,近年来因经营不善等各种原因濒临倒闭现象屡有发生。2019年8月,邓州市某丰面业法定代表人田某意外身亡,在公司存粮、借款的群众近千户,当时该公司已无还款和兑粮能力。因群众情绪激烈,且涉及面较大,案件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法庭制定了以法庭为主导,政府、司法所协同配合的调处方案,并及时组织农户与面粉厂负责人进行债务清算和调解,在有限的条件内积极为农户争取最大的利益。截至目前,涉某丰面业的800余起案件已全部办结,不仅解决了农户“急难愁盼”的问题,也为当地党委政府化解了“头疼”的难题。

    鉴于辖区内面粉加工企业类似案件频发,2022年7月,构林法庭成立“金穗工作站”,专门办理该类案件,及时对涉面粉厂案件进行提前介入,预判及做好诉前化解工作。

    后来,随着涉农纠纷越来越多,“金穗工作站”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不再仅限于面粉厂类案件,而是辖区所有涉“三农”纠纷案件,坚持做到快立、快调、快判,最大限度减少农民群众的经济损失,从源头上减少辖区的不稳定因素。截至目前,该工作站已办理相关案件200余件。

    “老赵诉前调解室” 诉前化解矛盾

    2022年以来,构林法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工作模式,发挥退休干警赵秋贵家在当地,长期在审判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法律和基层生活调解经验的优势,成立“老赵诉前调解室”,驻庭开展案件诉前化解工作。

    在“老赵诉前调解室”诉前调解一起涉宅基地排除妨碍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因宅基发生纠纷,村委和相关部门多次调解,都未能解决问题。当事人找到工作室,赵秋贵联系镇政府、司法所、村委干部等工作人员到场参与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老赵诉前调解室”从成立以来,至今共处理各类矛盾纠纷290余起,月均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

    在诉源治理工作中,构林法庭还积极践行“能动司法”工作理念,坚持“走出去”的思路,实行内外联动多元解纷常态化,深度融合“和为贵”社会治理理念,积极与辖区政府、派出所、司法所、村委等建立联动联调机制,深入村组,向乡镇干部、村委会人员、村民了解村情民意,及时排查矛盾纠纷,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力促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目标。通过“诉源治理+多元纠纷”等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治理措施,近三年来,构林法庭的收案数量呈下降态势,辖区内的官刘村、户张村等行政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无讼村”。

    聚焦主业主责 创新法治惠民

    多年来,构林法庭一直将提升案件审判质效作为主业主责,秉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与审判工作、法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不断苦练内功,成功实现了结案率和案件质效的“双提升”,各项审判工作指标一直居全院前列。

    在抓好主业主责的同时,构林法庭积极创新,以更贴近群众、更贴近生活、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送法进乡村、送法进校园等普法宣传,组织各村民调主任开展调解培训会,邀请人大代表观摩庭审,深入辖区向群众详细讲解《河南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条例》《农民工维权宝典》等法律知识,并多次开展巡回审判,现场以案说法,让群众在家门口“零距离”获得法治教育,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近三年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构林法庭荣立集体三等功三次,先后被评为“南阳市优秀人民法庭”“南阳市政法系统十佳政法单位”,被省高院授予集体二等功、“李庆军式十佳办案团队”、河南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③1

    □本报记者 王朝荣 通讯员 周丹 杜明 文/图

    宛城区人民法院东关法庭为家事纠纷案件专业化审判团队,辖区范围为人民路以东、独山大道以西、光武大道以南、滨河大道以北,辖区人口约16万人,含盖29个社区以及仲景办事处、汉冶办事处部分社区,另有多家学校、医院、企业。该法庭持续对家事审判工作和机制创新进行探索尝试,真正实现了家事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专业审判定纷止争

    近年来,东关法庭以家事审判法庭和家事调处中心为依托,以城区婚姻、继承、赡养、抚养等各类家事纠纷及相邻关系纠纷矛盾化解为主责,持续开展家事审判专业化探索,并将少年审判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纳入家事审判范围,努力建设成为融合家事审判、少年审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的现代化的家事少年专业化审判法庭。

    东关法庭精心配置审判力量,组建由积累20余年审判经验的庭长担任核心力量,由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法官助理展开庭前调解,由年轻负责的书记员统筹司法辅助事务,由机动穿插的司机做保障后勤。

    东关法庭用心塑造“家文化”内涵。记者在该法庭二楼看到,通道内光线柔和,家庭、家风、家训、家教等为内容的生动图文构成“家事文化长廊”,舒适的沙发、小憩的茶桌等“家元素”摆设,让人耳目一新,倾心营造了“人性化”氛围。

    记者了解到,东关法庭将对抗式审判布局变更为圆桌,拉近距离,让审理中情绪化和对立化突出的场景转变为平等对话,在法官的耐心介入下,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和解意见。除此之外,法庭还设有压力释放室、心理疏导室等,让当事人纾解情绪、解决问题。

    多元调解案结事了

    结合自身实际,东关法庭积极探索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家事案件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积极构建“法院+妇联+司法+公安+社区”的一体化多元解纷机制,在坚持诉前调解先行的情况下,形成多方合力对家事纠纷先行调解,通过特邀调解员和人民调解员调解成功的家事案件高达调解案件的40%。特别是针对涉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积极与公安机关、妇联对接,为遭受家暴的妇女儿童取证提供帮助,积极维护受害人的权益。

    通过制定离婚案件夫妻共同财产申报制度、设立离婚调解室,创新开展离婚案件审判。通过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真实意愿、注重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来强化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制度。通过更新继承纠纷案件司法审判理念,推动提升当事人规范订立遗嘱的能力。通过探索新型疑难家事案件的审判思路,成功化解彩礼返还难、抚养费支付慢、拆迁补偿离婚后分配不均等家事审判难点问题。

    与检察机关协同建立民事支持起诉工作模式,对于家事纠纷中涉及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等特殊弱势群体的案件,积极与检察机关联系,建议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保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

    2022年,东关法庭受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86岁的老人靠卖玉米、咸鸭蛋挣的微薄收入糊口,6名子女作为被告各执己见、互相推诿、指责谩骂,老人也哭诉自己的辛酸,法官从家风、亲情、法律层面精准发力,终于为老人讨回公道,强有力地维护了特殊群众的合法权益。

    持续普法防患未然

    东关法庭不仅承担着审判职务,也承担着普法宣传的责任。为服务辖区经济发展,加快法治护航老城区升级转型、城乡融合深入推进,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东关法庭将普法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开展,通过持续化普法,不断提升群众法律意识,以期达到“无讼社区”的法治化建设目标。

    法庭发挥家事审判专业特长,对易发多发婚姻纠纷中的财产处理问题、子女抚养费标准问题、继承问题,制作《家事审判白皮书》,并独创推出《离婚案件当事人财产申报承诺书》,让公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利用市妇联携手南阳交通广播开设的“送法进家庭,守护‘她’平安”专题普法直播节目,通过对话访谈的形式,以虚拟主角“宛小妹”的人生历程为案例,用通俗易懂的故事阐述法律法规,解读婚姻登记、婚姻关系、彩礼问题、夫妻关系、共同债务、继承问题、离婚纠纷、家暴等婚姻家庭重点问题,提醒广大女性学法知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该法庭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强化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完善溯源治理体系。以社区群众实际需求为基点,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对群众进行《民法典》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提高弱势群体的维权能力。③1

    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南阳两级法院5个法庭被省高院评定为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成为全省获评“枫桥式人民法庭”数量最多的地市。

    近年来,南阳两级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动“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努力把人民法庭打造成平安建设的桥头堡、社会治理的排头兵、群众工作的先锋队,为高质量建设平安南阳贡献法院力量。

    法官在共享法庭调解纠纷。

    统筹推进 创建13个法庭品牌

    自2022年5月省高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动员会召开以来,市中级人民法院结合自身实际,成立“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抓总、政治部和立案一庭等部门共管、基层法院主导实施的工作局面。

    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及时将“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成效纳入积分管理,提高各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南阳75个人民法庭工作现状开展分析研判,结合法庭区位、作用、类型、力量等多方面因素,先后制定《“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14份文件,明确各院创建任务,细化工作要求、规范工作方法,确保人民法庭创建活动高标准谋划、高站位起步、高质量推进。

    坚持上下“一盘棋”思想,加强两级法院工作联络,完善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每月通报、两级督促、提醒约谈机制;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创建座谈会、观摩会,收集基层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对各院初步申报的创建法庭,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确保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

    截至目前,已打造成型了西峡县人民双龙法庭“老姬调解室”、邓州市人民法院构林法庭“老赵诉前调解室”暨“金穗工作站”等13个创建品牌。

    司法为民 五个法庭获得荣誉

    据了解,南阳两级法院共有75个人民法庭,其中,针对法庭专业化审判设立了家事审判法庭、道交纠纷法庭、少年审判法庭、金融速裁法庭、玉文化产业法庭和旅游法庭。

    市中级人民法院把人民法庭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工作总体格局,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及时回应执法司法权下沉到底的治理需求,进一步提高司法服务质量。同时,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综治格局,积极参与党委政府开展的“无讼村”创建,建立人民法庭与基层矛盾调解组织对接机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和智治融合,依法保障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和权威性,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

    积极找准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连接点,探索符合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矛盾纠纷特点的矛盾纠纷预防机制,加强与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单位的横向协作,整合社会治理资源,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

    日前,省高院评选了70个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宛城区人民法院东关法庭、邓州市人民法院构林法庭、西峡县人民法院丁河法庭、唐河县人民法院桐寨铺法庭和方城县人民法院博望法庭获此殊荣,南阳成为全省获评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数量最多的地市。

    化解矛盾 为建设平安南阳贡献力量

    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工作模式,打造诉调对接、营商协同、社会治理等一站式解纷工作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多渠道化解纠纷需求。西峡县人民法院双龙法庭创设的“四心工作法”,打造的“车载法庭”等经验做法使得该法庭连续多年服判息诉率、调解率排名全市前列,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注重人民调解员的解纷功能,利用人民调解员熟悉群众、经验丰富的特点,分流纠纷压力、缓解矛盾冲突、促进乡村稳定。方城县人民法院清河法庭把当地工作经验丰富、有较高威信的妇女干部邀请为特邀调解员,参与婚姻家事案件等调解,开启清河镇“丰调孝和”的独特家事调解新模式。

    加强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扎实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在线对接基层解纷力量,持续加大诉前调解力度,努力将案件化解在诉前。镇平县人民法院石佛寺法庭建立的“1125”多元解纷工作机制,推行“专业调解+行业调解”模式和“维汉双语”工作模式,邀请11名国家级“玉雕大师”作为特邀调解专家参与玉石买卖纠纷案件诉前调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

    “法律有力度,更有温度。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的目的,是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是让法庭工作更好地融入基层治理。”卧龙区人民法院蒲山法庭庭长牛娅的话代表了全市法院基层工作者的心声。今后,南阳两级法院仍将努力挖掘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内涵,不断创新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方式,把人民法庭打造成平安建设的桥头堡、社会治理的排头兵、群众工作的先锋队,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新动能,为高质量建设平安南阳贡献法院力量。③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