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西峡县某企业与深圳某科技公司签订网络服务合同,总价款160万元,因该企业未按时付款,深圳公司于2022年12月将其诉至法院,双方达成分期履行协议。2023年9月,因该企业最后一笔款项80万元迟迟未付,科技公司向西峡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案件情况,并经申请人同意后,启动了执前督促程序。执行法官拿到案件后当即与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取得联系,明确告知他:“如果你们能在执前督促程序把钱还了,案件就不会进入强制执行,对你、对企业的信用都不会造成影响。如果逾期不履行进入执行程序后,企业及法定代表人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法院会依法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并且视情况对法定代表人予以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希望你们能好好考虑清楚。”
经多方协调,最终该企业法定代表人主动把80万元案款转到法院账户,该执行案件成功执行完毕。通过执前督促程序还为当事人节省了万余元执行费用,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今年以来,西峡法院积极探索执源治理新模式,以“低成本、快履行、少诉累”为目标,出台《关于建立立审执协同联动机制 强化执源治理的实施意见》,组建执前督促团队,建立执行案件执前化解工作机制,对有自动履行可能但尚未履行的案件,以督促促进执行,对存在执行和解可能的案件,以和解促成案结,有效减少了执行立案“进口”,增加了纠纷源头化解“出口”,有力减轻了群众执行诉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