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共享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租赁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手机作为现代生活中的必需物品,“共享手机”租赁业务也随之悄然兴起,因新手机价格昂贵且更新迭代快,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选择通过平台向商家租赁手机。但是,依托平台交易的过程中一旦产生纠纷,该如何主张权利呢?近日,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民事第一审判庭成功调解一起因分期租赁苹果手机未按期支付租金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
案情回顾:
原告某通信设备租赁有限公司是某租机平台的入驻商家,2023年11月18日,被告赵某通过某租机平台向原告租用iPhone 15 Pro max手机一部,共计12895.45元,双方签订租赁协议,约定被告于下单租赁日支付手机两个月押金与两期租金累计4295.23元,剩余租金按月支付,逾期7个自然日不支付设备租金,被告无条件支付买断标的物,双方租赁服务关系转为买卖关系。被告下单后,原告按约于2023年11月19日以顺丰到付的方式向被告交付手机,同时被告在原告一并寄出的《租物签收回执单》上签字确认。但被告在支付两个月押金与两期租金后未再支付,已逾期远超7日。原告公司多次联系赵某,要求其按协议约定支付手机买断款,均遭拒绝,并被从联系方式中拉黑。基于被告违约的事实,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诉至内乡法院,要求王某支付手机买断款。
法院调解:
审理过程中,法官多次通过电话调解,以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入手,向被告赵某阐明法律关系、法律后果,从情理、法理方面进行沟通,几番释法说理后,赵某终于同意通过云上法庭面对面沟通协商。在法官的主持沟通下,双方达成分期履行手机买断款的调解协议,法官当庭制作调解书,原被告双方进行了线上签字确认。
法官说法:
时下,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各种服务平台也应运而生。商家依托平台寻找客户,消费者通过平台达成交易,平台促成交易的同时向商家收取一定的费用。无论是作为电子商务活动的参与人,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者、销售商,还是通过平台达成交易的消费者,均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共同推进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行业监管,特别是在“以租代买”的模式下,大学生等年轻群体存在超额支出、隐私泄露、遭遇诈骗等风险,对于行业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进行监管,保障共享手机服务等行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同时在这里也要提醒消费者,生活中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进行“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情况进行理性消费,莫让“超前消费”变成“超钱消费”。